锦江援建炉霍:产业帮扶着力于“深”发挥于“远”
发布日期: 2023-05-13 17:05:42 来源: 华西都市网

“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也趁机总结经验,把管理服务提上去。”前些天的“五•一”假期期间,2023炉霍县红炉山地跑活动在炉霍县瓦达村开赛,此次比赛吸引来自成都、重庆、炉霍等地1000余名选手参赛。炉霍县虾拉沱镇瓦达村群众其吉累并幸福着——他家新改造的民宿迎来了第一批外地游客,配套的咖啡厅也生意火爆。他说:“为了让我们村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村民们都能吃上‘旅游饭’,县委下了大决心,锦江区援建工作队也帮了大忙。”

001.jpg

成都市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炉霍县副县长胡军(左)在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查看新品种草莓长势情况

自2012年,对口支援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以来,成都市锦江区始终把产业帮扶作为实现“锦炉一家,共同富裕”的长远之计和关键之举。从闭塞落后的“传统村”到产业兴旺的“示范村”,瓦达的蝶变,便是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炉霍工作队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21年入驻炉霍以来,该工作队围绕县域产业发展思路,立足“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成效最明显”帮扶目标,精准施策、集中发力,不断巩固提升多年来锦江帮扶炉霍产业发展的成效,逐步形成产业帮扶着力于“深”、发挥于“远”的“靶向模式”,为炉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产业支撑的不竭新动能。

002.jpg

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副领队、挂任炉霍县委办副主任孙红松(中)在炉霍县酪蛋白深加工产业园,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收购瓶颈问题。

援建“三大园区” 壮大产业骨架

机器的轰鸣与鲜水河的水声交相辉映,群众的提问和专家的解答一一对应……。4月18日,2023年甘孜州春耕生产现场会在炉霍县召开,全州18个县(市)的干部群众到此观摩调研——这一炉霍农业发展的光荣时刻,与近年来炉霍大力发展高原现代农业的实践密不可分。而这些实践中,锦江区帮扶建设的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尤为引人关注。

003.jpg

第六批工作队队员、挂职炉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孝恒正在讲解瓦达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情况

炉霍县幅员面积5800平方公里,各村条件差异大,发展“一村一品”产业极其困难。2015年,锦江区创新提出“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的思路,支持炉霍引进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整合援建资金9000余万元,在该县虾拉沱镇流转土地1500亩,建设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第一期工程(园区A区)建成智能有机蔬菜大棚301座,作为全县171个村的“飞地经济”,每个大棚每年兑现3万元分红收入并为群众创造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2021年时便已带动10000多名农牧民群众人均增收800多元。

004.jpg

第六批工作队队员刘云正在虾拉沱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查看小番茄长势情况

锦江区还创新“众筹”思路,组织该区各界力量,采取“众筹+爱心捐赠”“众筹+代建代管”“众筹+商业租赁”等方式帮助建设运营蔬菜大棚,并以此为载体为炉霍选聘“荣誉村主任”“荣誉村民”,发挥智力、资金、市场等优势,支持炉霍发展特色农牧产业。这种“飞地+众筹”的产业扶贫模式,被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示范案例,获评“2020民生示范工程”,入选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减贫案例”。

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入驻后,又从成都引进一家生态农业龙头企业,与炉霍县国有平台公司合作组建四川圣洁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炉霍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B区,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园。该项目协议投资3亿元,2022年落地4000余万元,新建蔬菜大棚100个,年产值750万元;全部建成后,每年产量可达2676余吨,产值2946万元,带动当地农户务工就业400余人,增加务工收入642万元,保底分红441万元。

005.jpg

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B区大棚

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副领队、挂任炉霍县委办副主任孙红松说:“目前炉霍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被纳入甘孜州三大流域六个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已成功申报了省级农业产业园。下一步,锦江区将继续支持该园区的C区(标准化露地蔬菜种植区)建设,助力打造鲜水河农业金谷品牌。”

利用高原特有的阳光、温差、湿度等生态条件,大力建设规模化蔬菜产业园区仅仅是锦江区产业援建的一个缩影。依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盘活提升传统农业要素,做深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持续动能,则是锦江产业援建更为重要的帮扶目标。已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帮扶炉霍县在鲜水、泥曲河谷地带改造低效林,建设栽培基地,助力完善俄色茶文化体验馆、俄色生态湖、休闲游步道、观光俄色茶林等业态要素,协调对接省农科院、林科院、省中医院等科研院所助力炉霍开发雪域俄色茶饮、果饮、中药饮片等新产品,在成都市繁华的商业中心春熙路、太古里开展雪域俄色系列产品展销,极大推动了“炉霍高原现代林业产业园”的全链条化建设。

006.jpg

成都市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党支部

此外,锦江区还投入帮扶资金400万元,支持炉霍县高原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的超滤系统、废水净化等核心设施升级改造,使其全年税后工业产值达到规模以上企业,并发挥锦江经济外向度高、外资外贸企业聚集的优势,助力该园区生产的酪蛋白产品出口韩国,这也是甘孜牦牛工业产品的第一个出口品牌。目前,该园区惠及3000余户农牧民,每年带动户均增收4800元。

炉霍县一名分管产业发展的县领导坦言:“锦江区对三大产业园区的精准帮扶,为我县壮大农、林、牧、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骨架,构建‘山顶养牛、山腰种树、山边美寨、山下种粮、路边种花’的立体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打造‘鲜水金谷’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007.jpg

酪蛋白生产

畅活“两个通道” 延伸产业链条

2022年11月11日上午,由炉霍县和锦江区共同主办的“鲜水首城·锦绣炉霍”文化交流暨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成都举行,炉霍县与5家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这是炉霍招商引资的一次“丰收”,也是锦江区帮扶炉霍产业发展的一个“案列”。

受交通建设滞后、经济总量有限、市场发育不足等因素影响,优势资源开发缺资金、区域品牌推广缺平台、生态产品销售缺渠道等问题,一直是制约炉霍产业发展的瓶颈。锦江区地处大都市核心区,本身拥有强大的品牌推广平台和产品销售渠道,在投资界也拥有广泛的号召力,刚好能够一定程度上破解炉霍的产业发展瓶颈。

008.jpg

两地公办“鲜水首城 锦绣炉霍”文化交流周活动

为帮助炉霍拓展“生产+销售”展销平台,打造“产在炉霍、卖在锦江”产业合作典范,2022年锦江区支持炉霍县在成都市春熙路红星广场举办“鲜水首城·锦绣炉霍”文化交流周,展示霍尔古舞、炉霍山歌、唐卡艺术等炉霍特色文化,展销雪域俄色茶、青稞面、霍尔番茄、郎卡杰唐卡等炉霍农特产品和文创产品,得到省、市、州领导肯定和主流媒体持续报道。

同时,锦江区还支持炉霍县打造“云端艺术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平台,两年来累计邀请40余名省市知名艺术家赴炉霍采风创作,推动炉霍文化产业发展。此外,锦江区还在四川消费帮扶网开辟“锦江馆—炉霍专区”,拓宽了炉霍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炉霍农特产品品牌附加值。

009.jpg

锦江区对口帮扶的炉霍县畜牧业精深加工产业园区

如果说,搭建招商引资、产品展销、文化互动平台,是锦江帮助炉霍打通的一条“外拓通道”;那么,支持炉霍打造文旅精品线路,则是帮助炉霍构建了一条依靠自身资源优势吸引市场客源进入的可持续性“内引通道”。

今年,锦江区携手炉霍县重点打造“两曲河景区”“鲜水河农业金谷”两个文旅融合产业项目的工作安排,实施了G350炉霍县“1314爱情专线”产业帮扶项目。该项目投资250万,借鉴锦江区打造“1314爱情专线”经验模式,在国道350线炉霍县境内仁达乡“1314公里”路段,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精心打造打卡点位,再以此为枢纽,串联炉霍县境内的其他景区景点,连接国道317景观大道,形成从锦江到炉霍两大“1314”网红文旅品牌相互呼应的精品旅游环线走廊,“锦江集散、炉霍游玩”的主题文旅合作新模式,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0010.jpg

成都市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炉霍县委常委、副县长胡军(右)在炉霍县仁达乡调研“1314”爱情专线项目建设情况

第六批工作队队员、挂职炉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孝恒告诉记者,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依托,锦江区一直注重按照“推动、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思路,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支援炉霍建强产业链条,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构建起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对口支援新格局。

打造“五个示范” 激发发展动能

在抖音网红“炉霍亚玛”发布的视频里,炉霍县虾拉沱镇瓦达村的藏式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红色房顶在蓝天之下光彩夺目;村子中间,道路整洁、广场大气,老人小孩和外地游客无不怡然自得;村子四周是翠绿是油菜和青稞,村旁鲜水河拐一个弯,然后奔向远方……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瓦达村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红色文化底蕴深厚。1936年3月5日,朱德、李先念等红军领导人率领红军到达炉霍,在当地休整达半年之久;距离县城12公里的瓦达村就在当年红军的集中活动范围内。如今,该村还有一条被当地群众称为排长拢巴(藏语意为排长沟)的山沟,据说是为了纪念一名当年为帮助村民发展生产而牺牲的红军排长。

0011.jpg

瓦达新村

虽是自然景观与和文化资源相济的旅游资源,但瓦达村因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一度“深藏闺中无人识”。2021年,瓦达村被炉霍县确立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对象后,锦江区投入200多万元,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深入挖掘该村红色历史、民族文化、村风民俗,打造规范化、集成化、功能化、现代化的“一中心两广场”党群服务综合体。同时通过支部共建、党员“轮值”驻村、资源互联等方式,帮助该村加强基层党建,带动15户村民参与民宿产业开发,建成该县第一个规模化、体系化、市场化的藏式特色民宿接待群。

第六批工作队队员刘云说:“从一开始,我们工作队就认识到,乡村产业特别是高原民族地区的乡村产业,不能光靠村民自发经营,龙头企业和专业团队的注入,才能实现持续发展。”本着这样的帮扶理念,近年来,锦江区工作队招引四川中惠通文旅有限公司、晶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驻该村,并帮助构建了“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一村多品支柱产业,村民实现人均年增收超800元。其中瓦达山泉矿泉水项目成功解决了12位村民就业问题,初步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分红5万余元;瓦达民宿成功培育本土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20余名。2022年,瓦达村被评为甘孜州乡村振兴“双百工程”首批精品示范村。

0012.jpg

成都市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正在开展支部活动

除了瓦达村,近年来锦江区还帮扶炉霍县宗塔乡和新都镇新都一村、新都二村以及雅德乡布麦贡村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规划、拓展市场链条、强化智力帮带,总投资1150万元。在炉霍县和锦江区的共同努力下,宗塔乡和交纳村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

因为对口帮扶炉霍成效显著,锦江区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成都市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炉霍县委常委、副县长胡军说:“援建炉霍以来,锦江区始终坚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理念,始终奉行‘拨开表层、深入骨髓’的原则,始终推行‘盘活传统、引入现代’的策略,始终着眼“锦炉一家、共融共富”的目标,致力于促进炉霍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第六批工作队是这样做的,将来的后批次工作队依然会这样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