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首单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落地
发布日期: 2021-01-28 10:27:26 来源: 北京商报

继监管放开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后,首家“吃螃蟹”的银行已经出现。1月27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网站“银登网”发布了一则《平安银行拟批转个人不良债权简介》,这也是银行业首个挂网推介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的银行。

从平安银行这次推介的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特点来看,主要有“发布快”“规模小”两大特点。“规模小”是指,平安银行此次拟批量转让的个人不良债权主要涉及20户个人不良贷款,债权金额为1773.45万元,其中本金618.66万元、利息金额1154.78万元,且均已进入执行状态。

平安银行称,该项目债务人均为个人,司法处置流程已完成,有一定的还款意愿,个别债务人有轮候查封的房产。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布的仅为不良债权推介信息,是对拟转让债权的简单介绍,更为详细具体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还未发布。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分析认为,由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在市场接受意愿、定价、清收方式上都还存在摸索性质,因此,首批个人不良贷款批转资产包也选择了资产管理公司相对容易接受的债权类型,比如人均借款金额30万元,债权均已进入执行状态。其中,作为一种试水,此批贷款中“个别债务人有轮候查封的房产”,意味着这些贷款追索背后有可处置的房产,相对来说容易回款。

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银行对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的态度不一。一家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目前行内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主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转让给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包括四大资产管理机构和地方的资产管理机构;第二种是打包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银行目前对于转让持有积极态度。”上述国有大行人士也向记者提到,“现在行里正在加紧盘点不良资产,将可以转让的资产进行系统整理;选择合适的转让方式,通过市场化或者直接转出的方式进行转让;同时寻找交易对手,当前不良率水平较低,不良资产转出压力较小。”

而一位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提到,“我行的个贷不良规模非常小,没有转让需求”。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也解释称,“个人不良贷款规模较大的银行转让还有意义,规模小的银行需求较低”。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不良贷款市场化转让处置方式正式落地运行,给市场提供了一个操作样板,更远一点看,这个市场起步壮大为银行市场化法制化处置不良拓宽渠道、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盘活银行存量不良资产、增加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资源等。对银行来说,高效处置不良资产对于提升资产质量、稳健经营、盘活存量、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意义不言而喻。但各家银行情况差别大,怎么处置个贷不良、处置多少等,背后考量因素很多。

从整体行业数据来看,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多元高效处置不良资产已迫在眉睫。多位银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希望在合规审慎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个贷转让工作”。

但同时他们也提到了对于个人贷款不良转让业务的担忧,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主要就是定价问题,怎么制定首批资产包的定价、定价多少、如何和资产管理公司接洽都是一个问题”。

资深银行业分析人士王剑辉直言,不良资产、不良贷款转让最大的问题还是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包括出卖方和买受方的信息不对称,另外出卖方例如银行自身对信息的把控都不一定完全准确。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接手的这一方来说,首先要具备在定价方面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在后续经营方面应具备相当强的渠道能力,把不良资产经过重组以后再卖出去,“点石成金”把不良资产变成优秀资产。

关键词: 银行业 个人不良贷款转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