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静宁百万亩苹果花竞相绽放。
地处北纬35度的静宁县,是世界公认的苹果“黄金生产带”。近年来,当地持之以恒推动苹果产业调结构、延链条、强品牌,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果园,静宁苹果先后荣获8张国家级名片、17项大奖。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稳定在百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85万吨,年产值达48.6亿元,17.6万果农因苹果脱贫致富。
走进静宁县城川镇智慧苹果产业园,随处可见“科技味”:智慧滴灌系统、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果园气象站、良种苗木脱毒组培繁育中心……
苹果产业是城川镇的主导产业,老果园面积有1.32万亩。针对老果园树体老化、品种劣化、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程度低等制约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城川镇于2019年引进静宁飞天林果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开展老果园更新改造。
“我们采取‘托管建园’的模式,由企业统一规划、调苗、栽植、管理,免费为果农托管3年,解决群众建园前期投入高、果农不愿改、新模式不会改、土地撂荒无人改的难题。”城川镇人大主席任伟介绍说,今年计划集中改造3544亩老果园,目前已完成改造2756亩。
“智慧果业大数据中心是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融合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础学科,对苹果生产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及科学分析决策,可及时预防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静宁飞天林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指着电脑屏幕说,“这里显示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预警提示目前降水量偏低,智慧滴灌系统会自动启动进行浇水。”
记者跟随李健来到果园,智慧滴灌系统正在滴灌水肥。在果园气象站的显示屏上,同步显示大数据中心监测的各种数据。
据了解,经过前期不断探索试行,城川镇建立健全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已引进的飞天林果、德美等链主企业作用,组建农技、农资、营销3支社会化服务团队。
“交给企业托管,省力又省心。”去年,靠苹果鼓起钱袋子的城川镇吴庙村果农吴三强,果断改造了5亩老果园,行间还套种土豆和大豆。“静宁苹果品质好、牌子响,我也要跟上潮流采用企业繁育的好苗木,再加上科学管护,挣钱差不了。”吴三强说。
说到“红色圣地”,自然要提到界石铺镇。
界石铺是红军静会地区大会师的“中心基点”,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在这里纵横穿插、多次会合。
曾经,界石铺镇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静宁县贫困镇之一。如今,昔日的贫困镇已蝶变成产业遍地开花的红色小镇。
四月的界石铺,漫山遍野都是盛开的苹果花、梨花、桃花、杏花。
经过十几年的退耕还林,界石铺梨树栽植面积达2.1万亩,山毛桃种植面积达2万亩。当地依托山清水秀之势,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建成集田园采摘、果蔬种植、农事体验、花卉种植、亲子娱乐、研学培训、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近年来,为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界石铺镇探索将资源变成资产,组建“扶贫车间”,发展山毛桃手工制品产业,让群众家门口务工,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白天,孩子上学我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掌握一门技能。”山毛桃编织车间员工张莉说。
“我们围绕巩固提升‘牛草果菜游’五大产业,探索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大力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提升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界石铺镇党委书记李高强说。
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静宁县辐射带动苹果、平凉红牛、乡村旅游、设施蔬菜等产业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7%、13%。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个个“老产业”迸发出新活力。
(记者 田丽媛)
推荐内容
- 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a>
- 甘肃稳步推进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成效 a>
- 为期15天!山西开展林草种质资源专项调查 a>
- 壮大提质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a>
- 大同市云州区现代农业园区获考核优秀等级 a>
- 山西将新建10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a>
- 山西打造龙头景区为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支撑 a>
- 孝义农商银行以首季新成绩助力山西农信高质量发展 a>
- 以饱满精神状态为税务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a>
- 长治市潞城区税务局举办“政协委员之家”揭牌仪式 a>
- 岚县梁家庄乡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入融合 a>
- 晋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a>
- 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 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a>
- 系列扶持政策出台 长治新兴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a>
- 【关注】1—3月山西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a>
- 锚定七大招商专项行动目标 江西吹响招商引资出征战鼓 a>
- 【清废行动】山西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 a>
- 以核心科技重组胶原蛋白铸就企业实力 巨子生物将赴港上市 a>
- 中欧基金今年来自购旗下产品总额达2.6亿元 总经理刘建平:抱有堪比黄金的信心,看好优质公司长期价值 a>
- 手机怎么设置打字有声音?打字有声音的输入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