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县:让撂荒地变良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发布日期: 2022-04-13 10:28:55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在一批又一批乡村青年进城务工,走上富裕之路的同时,农村因缺少劳力,部分耕地渐渐变成了撂荒地。

如何让“沉睡”的撂荒地焕发生机,确保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广河县进行了积极探索。

现场观摩 有序推进

近年来,随着广河县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劳动力日益减缩,无人耕种的撂荒地也随之增加。为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广河县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4月8日上午,广河县在祁家集镇何家湾村召开撂荒地整治现场办公会。县委常委、副县长马永忠召集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投公司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镇长现场观摩,听汇报,谈经验,找不足,定措施。

广河县农业农村局在祁家集镇何家湾村、果园山村,齐家镇与三甲集镇前山坡,设立三处不同类型的撂荒地整治示范点,让与会人员现场观摩学习。

“为坚守耕地红线、稳定播种面积、实施藏粮于地,公司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分别从祁家镇邓家湾村、三甲集镇陈家村流转1500亩撂荒地,让土地焕发新‘生机’……”广河县农投公司董事长马龙介绍说。

广河县农投公司计划前三年以粮改饲项目为依托,试点种植双垄沟播玉米。前期对土地进行熟化,逐步恢复土壤肥力。之后,继续与各合作社签订协议,加大青贮饲料玉米种植。真正实现撂荒地变良田,规模化经营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齐家集镇镇长马光元在谈到撂荒地整治时说,镇上优化工作思路,针对机械无法通行的撂荒地,各村统一组织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拓宽改造田间农路18条15公里,有效解决了机械无法通行的问题。截至目前,何家湾、果园山等5个村已整治撂荒地764亩。

邓家湾村地处山区,土地零星散乱不成片,不适合机械作业,只能靠传统种植模式人工耕作。加之大多劳动力外出务工,近年来,1800亩良田渐渐成了撂荒地。“今年,在县政府的帮助下,村上引进县农投公司,对西面山区一千多亩撂荒地进行流转,彻底盘活了土地资源,造福了群众。”邓家湾村党支部书记马中成说。

一地一策 不漏一块

要确保粮食安全,端好“中国饭碗”,严守耕地红线、保护耕地资源尤为重要。

“全县耕地红线19.33万亩,从摸底排查情况来看,目前撂荒地5914.33亩,已整治3850亩。”广河县农业农村局撂荒地整治办公室主任马辉忠说,今年3月,县上出台了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做到耕地面积、粮播面积、粮食产量“三个不减”,确保全县粮食产量保持在10.56万吨以上。

近年来,广河县坚持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与夏秋粮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机械化推广相结合、与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一地一策,做到应种尽种、不留空白, 不漏一块。

广河县明确撂荒地整治时限,分集中排查、实施整治、督查考核三个阶段。从4月1日开始,各乡镇根据耕地撂荒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利用春耕有利时机,推进撂荒地整治。到9月下旬,县上对撂荒地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撂荒地整治纳入乡镇综合考评内容进行考核。

为了鼓励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撂荒地整治,县上安排资金,对支持、参与撂荒地复垦种植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进行重点补助。复垦恢复地力并种植的撂荒地,每亩补助300元,并在农业保险方面优先参保。

多措并举 严守红线

“守好耕地红线,保护好耕地资源,才能为全县粮食安全稳定奠定强大基础。”广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进福说。

广河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和林草中心发挥各自优势,共享信息资源,在前期摸排的基础上,对照国土“三调”图斑数据,逐村逐户核查,逐块登记撂荒地的承包户及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建立管理台账。

据了解,各乡镇因地制宜,把撂荒地整治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紧密结合起来,对因生产力下降、缺水等原因撂荒的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条件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纳入改造提升项目;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集中连片、旱涝保守、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用于粮食生产;加大撂荒地耕地质量监测,加强撂荒地理化性状改良、地力培肥等措施,逐步恢复撂荒地地力和产出水平;复垦复种的耕地用于粮食、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重点保障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等粮食作物。

尤其山区旱地,根据本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多样性供给。对春季不能完成耕种的土地,及早谋划,适时种植秋粮。对一些偏远干旱山区的弃耕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的不宜耕种的撂荒地,严格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记者 俞树红)

关键词: 撂荒地变良田 乡村振兴 耕地红线 粮食安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