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剑指国际巨头 加码研发重塑主品牌
发布日期: 2021-12-13 10:15:55 来源: 长江商报

从东南沿海小城走出,踏上世界舞台,追赶耐克阿迪,丁世忠“永不止步”。

晋江,这个东南沿海的小城市诞生了诸多运动品牌,1991年,北漂后重回家乡的丁世忠开启二次创业,决心打响属于自己的品牌,由此创办安踏。凭借“体育明星+电视广告”的销售模式、错位竞争三四线低端市场、多品牌策略的三大法宝,丁世忠成功杀出重围,带领安踏体育(02020.HK)坐上中国第一运动品牌的宝座。

截至12月10日收盘,安踏体育报收129港元/股,市值达3487亿港元。今年6月底,其总市值一度超过阿迪达斯,跃居全球运动品牌第二。

在本土品牌称雄下,安踏剑指国际巨头。今年上半年,安踏体育实现营收228.1亿元,首次超过阿迪达斯中国(182.98亿元),与耐克中国(273.4亿元)的差距也在显著缩小。

不过,而立之年的安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隐忧:主品牌乏力,子品牌FILA撑起业绩半壁江山,品牌形象仍较低端,近30个品牌的消化问题……

接下来,丁世忠将带领安踏怎样完善生态链条,突破桎梏在世界舞台争锋?市场在期待。

“草根”的进击之路

安踏的创始人丁世忠,是一位北漂后重回家乡二次创业的少年。他的家乡晋江,原本是一个东南沿海的小渔村,土地贫瘠,在改革开发和归来华侨的助力下,才轰轰烈烈开启了造鞋浪潮,运动品牌特步、361度、匹克、鸿星尔克皆诞生于此。

那时的晋江鞋业,以贴牌代工为主,自主品牌少有,丁世忠决心不再做贴牌生产,要打响属于自己的品牌。于是在1991年,丁世忠创办了安踏品牌。前十年,安踏发展得并不顺利,到2000年的时候,安踏的净利润只有400万元。

机会出现在1999年。当年,安踏重金请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并且在各大电视台大举投放广告。这一决定颇为冒险,在安踏年效益还不足千万元的情况下,签下孔令辉需要80万元,并在央视打广告花掉了500万元。丁世忠后来回忆称,广告打出去一个多月没有任何成效,他开始慌了,毕竟广告投入相当于安踏半年的利润。

丁世忠赌赢了,这笔巨额营销让安踏成为了“体育明星+央视”营销模式的开创者。随着孔令辉第二年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冠,安踏的销售额正式迈入亿元大关,仅仅用两年时间就硬生生在市场上“啃”下了13%的占有率,一跃成为人尽皆知的中国运动品牌。

孔令辉代言打开市场,安踏找对了“体育明星+电视广告”的销售模式,而在战略上,安踏清晰定位于下端市场。

丁世忠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清楚自己的企业有几斤几两。当时的运动品牌当中,阿迪和安踏是顶级大牌,李宁处于中间努力向上的过程,丁世忠把安踏定位在下端。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有着重大战略意义,贫富按照金字塔来排,穿阿迪耐克的在最顶层,塔尖尖的位置,人数是最少的,李宁处在中端,价格没阿迪耐克贵,但是用户人数多一些,丁世忠则看上了这些数量最为庞大的底层用户。

丁世忠对于安踏的定位很明确:处在三四线城市,收入5000块钱左右的白领,爱好运动的大学生,其他体育爱好者等。丁世忠带领团队研究三四线城市人民的需求,看上了这个市场,主推了以耐磨为卖点的球鞋,在全国各地铺设销售网络销量一路上涨,从2000年开始业绩如同开挂一般,一年营收暴涨10多倍,从不到2000万元上升至2亿多元。

孔令辉的代言让安踏初具规模,而这次精准的定位,让安踏如虎添翼,完成了品牌及销售渠道的构建。

多品牌策略做世界的安踏

成为国内运动品牌第一并不是安踏的终极梦想,世界舞台才是安踏的“星辰大海”。丁世忠曾公开宣称:“我们不要做中国的耐克,我们目标是世界的安踏。”

至于如何登上世界舞台,丁世忠已经布局多年。2014年,丁世忠在半年业绩会上说,安踏会借鉴联想收购IBM业务的样本,通过并购和收购的方式让企业走出去。

事实发展也正如丁世忠所愿,安踏从晋江陈埭镇起步度过了30年沉淀期后,凭借资本的加持开启了一路并购“买买买”的模式,实现了从中国本土市场走向全世界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安踏通过收购和并购的方式让旗下的子品牌增至30余个,其中让安踏一战成名的是从百丽手里买下了FILA(斐乐)中国这个品牌。这是安踏布局高端化的开始,也是国际化的开始。

2009年,安踏秉承丁世忠的策略,从百丽收购FILA中国的专营权和商标使用权。FILA果然不负众望,业绩一路攀升,2020年FILA营收达174.5亿元,超过了主品牌安踏,占比达到49.1%。

安踏的并购之路并没有停歇,此后连续收购了英国的SPRANDI(斯潘迪)和中国香港品牌KINGKOW(小笑牛),还有Amer Sports及旗下始祖鸟、萨洛蒙、威尔逊等在国际上知名的运动服饰品牌,这些品牌将安踏布局中高端市场的梦向前推近了一步。

随着安踏旗下品牌不断扩充,利润也直线上升,此时的安踏已经成了一家全品类的服饰品牌巨头,覆盖中高低端市场,横跨休闲、专业户外和运动领域。

但问题也显而易见,目前“第二曲线”FILA撑起了业绩的半壁江山,相比而言,主品牌安踏则显得有些乏力,Amer Sports及旗下始祖鸟、萨洛蒙、威尔逊等在国际上知名的运动服饰品牌,在安踏手里也依旧没有成为第二个FILA。

这让外界开始质疑“究竟是安踏的斐乐,还是斐乐的安踏”,安踏甚至因此遭遇了海外做空机构连续五次做空。

而FILA今年第三季度产品零售流水同比增速,较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有所回落,增长有些不及预期。在FILA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主品牌安踏能否扛起大旗,就成了一大问题。

从整体来看,目前安踏旗下大大小小近30个品牌平摊资源,安踏是否有实力消化,同类产品之间是否有不同程度的内耗,这也是安踏面临的一大隐忧。

加码研发重塑主品牌

安踏也已经逐步意识到问题所在,子品牌业绩超过主品牌,怎样打通这个增长曲线?丁世忠的策略是,设定三条增长曲线,第一条就是以安踏为核心的科技加持的“大众、专业、新国货”的增长曲线,来拯救主品牌的疲态。

2018年,纯国产品牌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凭借“悟道”系列迅速走红,将中国风带向了全世界,也为国产品牌找到了一条出路。回力、鸿星尔克、匹克等品牌纷纷开始打造国潮营销噱头。

尽管FILA的高端形象已经成功打出,但其时尚基因并未辐射进主品牌安踏,与凭借子品牌“中国李宁”成功出圈而变潮的李宁相比,定位时尚的斐乐尚未能够赋予主品牌安踏足够多的时尚价值。

面对“国潮风”带动的消费群体转变,安踏也意识到Z时代年轻人群的流失是安踏品牌的重要痛点,在过去三年,“升级”和“年轻化”是安踏品牌一直强调的两大前进方向。2020年初,安踏在内部提出了新的品牌关键词:聚焦专业运动。更是将“大众、专业、新国货”放在增长曲线首位,以聚焦主品牌,塑造品牌形象。

新的五年战略,安踏计划投入40亿元做专业的科技研发,以补上研发能力这一短板,完善其生态链条。

同时,安踏正加速DTC(直面消费者)升级。

丁世忠表示,自去年9月启动DTC转型以来,安踏已完成了所有的流程性工作,涉及门店超过3600家,目前正进入零售整合提升的阶段,开展比较顺利。未来24个月,品牌计划使DTC在整体流水占比提升至70%,店效提升40%。

此外,安踏还强调,未来24个月,将着重投入4亿元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5年计划收尾时,安踏的有效会员数量将翻一倍多,达到1.2亿,会员贡献率70%,会员复购率40%。

30而立,崇尚“永不止步”的安踏正踏出坚实的脚步。

(记者 蔡静)

关键词: 安踏 剑指 国际巨头 加码研发 重塑 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