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走向品质化 服务水平提升明显
发布日期: 2021-05-17 11:11:41 来源: 中国旅游报

随着“互联网+旅游”的深化融合,科技赋能旅游治理成效颇为显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交通及通信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不同于此前“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今年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预约旅游”成为文明出游新趋势,已在景区和游客中形成共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预约制也已为景区常态化管理手段,科技赋能旅游治理已成为旅游的新特征。

科技赋能助力旅游治理

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人士介绍,今年“五一”前,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五一”假期旅游出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及文化和旅游部“五一”假期旅游出行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做好旅游各环节疫情防控工作。用科技赋能助力旅游治理和旅游服务水平提升,各地依托智慧旅游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客流进行了精准预测和精准管理。华山、泰山、黄山、九寨沟、八达岭长城、故宫等重点景区提前发布票务信息,有效疏导、分流游客,管控成效明显。

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卫生更加重视。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中国游客在计划旅行时,将疫情防控措施视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和陌生人接触少的自助游、小团游、定制游受到欢迎,而这也将成为加速智慧景区建设步伐的推动力之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也显示,32.0%的游客体验了在线预订,33.0%的游客体验了扫码、刷脸等无纸化入园,98%的游客认可景区预约。加大场所管理力度,各重点旅游目的地的政府和相关部门指导文化和旅游场所通过提示牌、电子屏、网站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醒游客不扎堆、不聚集、佩戴口罩并注意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实际收效表明,科技赋能旅游治理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效果明显。

跨界融合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文旅融合的逐渐加深,2021年更多的跨界融合将为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文化、体育、生态、娱乐、康养等更多形态的融合将为互动体验型“旅游+”或“+旅游”复合型产品的打造带来更丰富的内涵,也将进一步满足不同人群对跨界旅行的期待。据统计,“五一”期间,全国共约1.2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全国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约4800万人次。

假期期间,各地以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4月30日至5月4日,全国共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场所8.2万余家次,其中,上网服务场所4.7万余家次、娱乐场所3.2万余家次、演出场所2200余家次。共巡查景区1.6万余家次,检查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1.7万余家次、旅游团队6599个,针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隐患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五一”假期期间,低价游、“一元游”等欺诈投诉降至历年最低。广大游客也大多遵守公共秩序、保护文物古迹、关爱自然生态、杜绝餐饮浪费,文明旅游已蔚然成风。

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主题游备受欢迎。此外,“五一”国际劳动节又连着“五四”青年节,这令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红色旅游的队伍中来。5月3日,记者在上海一大会址、国旗广场等热门红色旅游景点,看到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在现场安保人员的组织下,纷纷排队拍照留念,游客以年轻人居多。一位高中生告诉记者,我国的疫情防控成果让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除了红色旅游呈年轻化趋势,“红色旅游+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等新线路、新产品也在不断丰富着旅游产业。湘赣闽红色旅游区、江西于都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红色旅游热潮涌动。广东多个文化场馆、旅行社推出了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学学生参观游览、打卡、了解和学习党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此外,夜间灯光、展演等技术的成熟为游客夜间旅游提供了更多可能,夜间消费成为了新常态。湖北武汉“劳动最光荣”主题灯光秀、《知音号》《夜上黄鹤楼》等夜游项目深受追捧。广西推出“文化夜市”“夜游景区”“美食夜市”“夜游文化街区”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游览观光、参与体验。浙江杭州临安推出大型沉浸式主题夜游项目“狐妖小红娘”,开启了“动漫+科技+夜游”的古镇全新体验模式。

中小城市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

今年“五一”,由于疫情防控,各地景区发布预约限流信息后,部分游客选择避开热门目的地、错峰出行。

中西部地区因气候适宜踏青、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到访,热度攀升。广西象山景区、新疆天山托木尔大峡谷等成为热门景点。东北三省也成为不错的选择,哈尔滨的异域风情、长白山的天池美景都令人心旷神怡。此外,在疫情常态化下,游客主动错开热门景点出行,也让三四线城市逐渐成为了更多游客的目的地。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山水田野间感受清静和悠闲,体验乡村慢生活,登山、赏花、采摘、烧烤、垂钓等体验式旅游项目使乡村旅游越来越受欢迎。而小镇青年、乡村居民也更多地进城旅游,恍若与城里人在这个“五一”假期期间交换了一次。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乡村地区居民出游率达14.3%,农民参与旅游的比例越来越高。

旅游市场走向品质化

今年“五一”旅游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文化元素成为了增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因素,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游客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20余场音乐节,《山河令》主题演唱会带动苏州旅游热度空前高涨,中国国家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等迎来大批参观者。国家大剧院、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成都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同时,游客出行更加看重休闲度假类品质出行。据携程数据显示,私密化、定制化、小型化正成为主流,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五一”团队游团均人数14.67人,较2019年减少25%,小团游趋势明显。高星级酒店房源备受游客青睐,长沙、西安、杭州、成都等热门网红城市的网红酒店的特色房型更是一房难求,杭州、青岛、长沙、厦门等地的高等级度假民宿入住率较高,部分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末。

总之,这是一个在多方需求下,令人难忘的“五一”假期,疫情的阴霾终将散去,春日里,我们相约美好的出游。

关键词: 旅游市场 品质化 服务水平 提升明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