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热度亦不减 基金经理愈显二八效应
发布日期: 2020-08-18 10:38:24 来源: 时代周报

统计数据显示,仅仅经历两年之后,这11只基金已相比首发规模缩水了1096.72亿元,平均单只基金缩水规模为99.7亿元,其中有一只基金规模甚至缩水至不足2亿元。

火热的8月,新基金发行热度亦不减。

8月17日,明星基金经理葛兰拟挂帅的中欧阿尔法再次上演“一日售罄”。渠道反馈显示,仅上午的首募规模已接近200亿元,超过其募集上限的80亿元。

事实上,8月首个交易日就诞生了3只爆款基金,其中包括景顺长城竞争优势、广发稳健优选,以及“封转开”的中欧瑞丰。

基金发行持续火爆,叠加赚钱效应带来的基金净值上涨,让“百亿俱乐部”急剧扩容。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管理主动偏股型基金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基金经理有60余人,但截至8月12日,达到上述条件的已有141人。

“投资者应该珍惜现在,未来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都会很大,这也许会成为行业‘新常态’。”8月13日,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爆款进化论

“这几年的所谓“爆款”基金,与前两轮牛市诞生的巨无霸基金有所不同。投资者对于基金的选择更偏向于基金经理的长期业绩,至少说明投资者在买入前有过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盲目跟风。”8月13日,上述沪上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公募基金早些年一些爆款基金,与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关联度较低。

8月16日,有受访的公募业内资深人士表示,这些年,无论是渠道还是投资者,对于基金的认知都有了较大改变,回顾过去会有今是昨非的感慨,其中最大变化就是破除了对外资的“迷信”。

公募行业首只百亿基金是海富通收益。

2004年3月,海富通收益以131亿元的首募规模,创造了基金业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海富通2003年4月1日获批开业,当年8月22日才成立了旗下首只基金。

无独有偶,2004年3月发行的国联安中小盘,首募亦高达83亿元,与海富通类似,国联安亦为首批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

2006年,牛市催生公募基金爆发式增长,其中广发基金打响第一枪。由2005年业绩冠军何震领衔的广发策略优选,募集规模大幅超过市场预期,这只百亿级基金仅是这轮牛市盛宴的开始。

2006年11月,华夏优势增长创下2天募集141亿元的发行纪录。然而当月,嘉实策略就将其打破,不仅一天完成募集,且成立规模达419亿元,彼时在基金行业可谓空前绝后。

从时点上看,2007年、2015年和2016年成为首募规模破百亿元基金成立最多的年份,统计数据显示,这三年分别有23只、15只和10只基金的首募规模在百亿元以上。

2020年,爆款基金又一次扎堆出现。仅二季度,便有5只主动权益基金的募集规模超过百亿元。

下半年,基金发行愈加火热,其中7月份诞生了7只百亿级基金,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规模约为189亿元。

除了新基金外,绩优老基金亦规模暴涨。譬如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一季度末的规模为26.48亿元,二季末规模已达80.20亿元。

8月17日,华南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今的爆款基金,在行业内并非雨露均沾,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的中长期业绩有了较高要求。事实上,目前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相比2007年、2015年有了长足进步。”

规模是业绩的敌人?

伴随着爆款基金频出,基金业的马太效应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管理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最大的为广发基金的刘格菘,管理规模高达821.32亿元,而规模最少的基金经理仅管理565万元。

绩优基金经理受追捧的趋势仍在继续。

7月8日,王宗合领衔的鹏华匠心精选首日认购资金达1371亿元,创下了公募基金发行认购历史的新纪录。

管理数百亿元的大资金,对于基金经理的能力边界有了新要求。

上述华南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极限。规模是业绩的敌人,这个说法的前提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已超过其能力上限。

2018年1月16日,兴全合宜混合在发售当日遭到市场资金疯抢,最终以327亿元成立规模,成为公募基金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偏股基金。兴全合宜的超高首募规模,点燃了近年来基金公司追求爆款的热情,该基金的投资运作,亦持续为市场所关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18年1月23日成立起,截至2020年8月14日,区间内上证指数下跌4.93%,兴全合宜累计回报率为65.54%,相对同类基金仍有20.08%的超额收益。

不过,相比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兴全合宜的业绩稍显逊色。尽管两只基金的持股高度一致,但由于兴全合宜的超大规模。与兴全合润的持仓比例不尽相同。

谢治宇表示,“规模对我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自己感觉下来,时间的约束某种程度上胜过规模的约束。”

8月13日,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某些明星基金经理不愿意发产品的心态可以理解,毕竟对他们而言,超控的规模或许意味着面对一个稍差的业绩。

百亿基金浮沉

花无百日红。以前一波牛市为例,2015年二季度成立的11只百亿基金都曾经历过大幅缩水。

统计数据显示,仅仅经历两年之后,这11只基金已相比首发规模缩水了1096.72亿元,平均单只基金缩水规模为99.7亿元,其中有一只基金规模甚至缩水至不足2亿元。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基金发行均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尽管市场火爆,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拥有主动权益类基金的139家公司中,仍有87家规模不足百亿元。这意味着很多成立多年的基金公司,权益类产品规模尚不如一只爆款基金。

对于头部基金公司而言,竞争仍颇为激烈。

截至二季度末,易方达主动权益基金规模高达2001.51亿元,仍居行业首位;广发基金居次席,规模合计1927.67亿元;汇添富第三,规模为1640.11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亦有基金公司不走寻常路。诸如睿远成长价值成立以来,长期限制大额申购,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的累计申购限制不高于1000元。

“睿远基金每天1000元限购的做法在行业内有较好口碑,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所有的明星基金经理都这么做,恐怕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8月13日,上述沪上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A股市场一直在扩容,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剧增亦属寻常。

“近年来公司努力提升投研能力,就是为了行业扩容做准备。事实上,目前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还远未触及天花板”,某头部基金公司人士说。

关键词: 新基金发行 基金经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