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北交所竟成兔年最大惊喜,有标的4天翻倍
发布日期: 2023-02-01 10:00:18 来源: 证券之星

自2021年11月15日敲钟开市之初,市场投资者就对于北交所个股“30%的大长腿”充满想象,理论情况下两天翻倍也不是梦。


【资料图】

然而一年多时间过去,北交所个股出现30cm涨停板的情况却乏善可陈。加上一直被市场吐槽的流动性困境,市场对于北交所的热情逐渐归于平淡。

令人意外的是,兔年伊始,北交所就给了投资者一个大大的惊喜。

北交所个股全线上涨

兔年的第二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而与沪深两市拉胯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交所的暴涨。

具体来看,北证50暴涨5.79%,走出创立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北交所166只个股中,1月31日集体上涨,无一下跌,天宏锂电、凯华材料、乐创技术、欧福蛋业均“30cm”涨停。

其中,天宏锂电已连续2天30%涨停,上市仅4天股价翻倍。

另外,慧为智能、德瑞锂电、海泰新能等16只股票涨幅在10%-30%之间。97只股票涨幅超过5%,占全市场的58.43%。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62家,在审企业99家,辅导备案企业333家。北交所市场合格投资者超526万户,600余只跨市场基金产品参与北交所投资。

消息面上,1月19日北交所官网发布了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细则、做市交易业务指引两文件,对证券公司开展该项业务的流程、权利义务和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据了解,北交所已于1月14日顺利组织市场参与方参与第一次全网测试,第二次全网测试拟于2月4日组织开展。伴随着测试进行,预计北交所今年一季度可正式引入做市商开展报价。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周运南表示,在北交所竞价交易基础上引进做市商,实际就是在北交所实现“开、收盘集合竞价交易+盘中连续竞价交易+做市交易”的混合交易制度。

在混合交易制度上,上交所科创板已经先于北交所一步于2022年10月31日正式实施做市商制度,2022年11月14日,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正式上线。北交所做市制度总体遵循科创板做市制度,在部分细节处兼顾北交所的特点。

流动性问题仍待解决

需注意的是,流动性不足历来困扰北交所二级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1月以来,北交所开始出现有个股一天成交额都不足1万元的极端情况。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这种极端情况出现的频率开始提高,在最近一个月内,已经有4个交易日出现过这种情况。

更夸张的当属北交所个股广咨国际,1月12日该股开盘后一直无人问津,直到尾盘的14点56分被2笔100股的买卖单打破僵局。

截至当日收盘,广咨国际换手率不足0.001%,成交量3手,成交额仅2200元,广咨国际也因此被调侃为创A股成交的“吉尼斯记录”。

此外,对不少投资者而言,由于北交所二级市场机会偏少,他们参与北交所的目的主要在于打新。但由于流动性问题,打新也变得颇为“艰难”。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月17日收盘,去年12月以来上市的33只北交所新股中,有29只处于破发状态,破发率达87.9%,其中上市首日破发的比例达84.85%。

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北交所相较科创板、创业板,先天优势仍显不足,直接导致企业数量、质量都有差距。科创板具有硬科技属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估值基础更好;创业板继承了老创业板投资者账户资源,流动性基础更好。

而北交所设立晚于上述两板,直接导致企业数量更少,规模更小。进一步导致,市场无法承载大体量资金。基金公司的可投标的少,单一股票的持仓上限不高,机构资金从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收益成本不匹配,入场意愿低。

“制度红包”即将落地

当然,针对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北交所也一直在制度端资金端努力补短板引活水。

一方面,混合做市交易和融资融券业务预计最快春节之后上线。多项“政策红包”落地在即,这带动了北交所二级市场向好——个股全线上涨。

而比全部上涨更值得注意的是,是在买盘推动下市场交易额的急剧放大。数据显示,1月31日,北交所成交额达到23.95亿元,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207%。

另一方面,未来常态化发行北证50指数基金、推进转板、公开发行可转债、降低准入门槛,都有望引入增量资金,为提升北交所流动性打开全新想象空间。

在此背景下,尽管北交所流动性问题仍待解决,但机构仍看好后市投资机会。

开源证券诸海滨指出,随着丰富投资者结构出台、再配合合理的定价以及混合交易制度落地,市场正在逐渐走向良性生态。公司发行价逐渐更为理性,破发率有所下降,投资者赚钱效应也较明显。

资深新三板评论人周运南认为,在近期北A二级市场持续反弹下,特别是1月31日的集体大涨,很多个股累计涨幅已较大,也积累了不少获利盘,如果大A走势不支持,短线会有不少抛压,可能在明天冲高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经过正常的一段振荡调整后,北A会重拾涨势。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