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多“虚火”!20余公司“跨界”博弈新能源,关注问询函不断,项目可行性存疑
发布日期: 2023-01-03 20:51:34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原标题:暴涨多“虚火”!20余公司“跨界”博弈新能源,关注问询函不断,项目可行性存疑)

红周刊 编辑部 | 胡劲华

“熊去氧胆酸、新冠检测、石墨烯、锂矿、新能源、储能……”岁末年关,耳熟能详的热门概念回荡A股上空。据《红周刊》不完全统计,2022年已有逾60家A股公司因涉嫌“蹭热点”“炒概念”被交易所关注或问询,其中,至少有20余家公司涉及“新能源”热门赛道。


【资料图】

业内人士向《红周刊》指出,面对“蹭热点”“炒概念”的忽悠式跨界,投资者一定要擦亮双眼,分清是“真布局”还是“博关注”,不要盲目“追击”,以免接“最后一棒”。“对于主动释放热点、概念的上市公司要严格监管,违规者建议参考新《证券法》以信披不实来严惩。”

20余家A股公司“跨界”新能源

项目可行性存疑受监管层关注

年初,因俄乌地缘纠纷,欧洲爆发能源危机,加上“双碳”减排政策,新能源赛道热火朝天,估值不断提升,跨界新能源领域的上市公司呈几何级增长。据《红周刊》不完全统计,2022年已有逾60家A股公司因涉嫌“蹭热点”“炒概念”被交易所关注或问询,其中至少有20余家上市公司跨界领域沾边新能源。

2022年12月20日,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给ST开元(开元教育)发送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本次对“资生环保”增资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具有同时涉足多项新业务的人员、技术及资金能力,以及是否存在迎合市场热点概念炒作股价的情形。

12月16日,ST开元披露增资计划,其全资子公司“麓元能材”拟以5000万元增资厦门资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参与其经营管理。增资后,“资生环保”估值2.5亿元,ST开元将持有“资生环保”20%的股权。ST开元表示,此举旨在完善储能产业链布局。

公告显示,“资生环保”是一家新能源电池材料供应商,通过自有技术、合作技术对卤水及回收资源进行提炼加工,生产电池级锂、镍、钴产品销售给新能源电池生产商。

而在此前的10月11日,ST开元披露“麓元能材”拟出资1200万元与杰瑞特、安睿科技和恒裕泰设立开元储能,在储能业务领域展开合作。该跨界也被深交所关注,10月13日,深交所发关注函,要求公司核实并说明开展储能业务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具备资金实力、是否存在迎合市场热点概念炒作股价的情形等问题。

《红周刊》注意到,ST开元主营业务是职业教育,2022年5月刚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截至三季报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3086万元,短期借款余额5457万元,还累计欠薪2472万元。

《红周刊》以投资者身份致电ST开元,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不是转型,而是多个赛道、多个项目,我们并没有炒概念、蹭热点,对外投资发展,目的也是为公司增收,都有具体合作协议,具体以公告为主,关注函的回复拟定在12月27日对外发布。”

但12月27日,ST开元公告延期回复关注函,“回复时间延期至2023年1月4日前。”

《红周刊》梳理发现,仅四季度以来,除了ST开元,主营同样与教育有关,从事智能教育装备、国际教育服务、智慧教育服务的ST三盛;从事软件、游戏等业务的三五互联;“150万‘首付’撬动2亿元转型光伏”的永和智控;智能配电方案提供商大烨智能;主要从事海外游戏运营及直播电商业务的盛讯达;主营餐饮团膳和互联网游戏推广及运营的中科云网等几十家上市公司,都抛出了“跨界”新能源的相关方案,也都因此收到来自监管层要求解释“是否存迎合热点炒作股价”、项目的可行性、收购的资金来源等问题的关注函或问询函。(见附表)

例如,12月11日,大烨智能宣布储能业务收获亿元“订单”。12月15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相关子公司是否具有户用储能电池、混合逆变器等业务领域相关项目经验,以及大烨智能所宣传的获得“欧洲权威测试机构”安全认证,是否为市场主流或必要的认证标准。12月20日,大烨智能回复称公司目前储能业务项目经验不足,对比同行业公司,可能存在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

“盲目跨界”多是“虚火”

投资者需提防大股东减持等“小动作”

从上述“跨界”新能源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表现来看,即使频收关注函,依然难挡市场对其炒作热情。例如,在上述ST开元第一次对外披露将“跨界”新能源的当日,其股价大涨12.93%,如果以区间最大涨跌幅来看,其股价其间从3.47元/股一直震荡上涨到12月1日的5.82元/股高点,累计涨幅高达67.72%。

无独有偶,主要从事益智玩具、教育及医疗器械业务的沐邦高科,虽然此前“未从事过光伏电池业务,也无相关生产技术储备”,但在自7月26日宣布“跨界”进入光伏领域以来,截至2022年12月29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高达89.31%。同样,主营医疗服务业务及煤炭贸易业务的*ST未来,在披露跨界进入锂电行业后,股价连续收获超过10个涨停板。

《红周刊》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沐邦高科,其证券部工作人员否认了外界对公司“蹭热点、炒概念”质疑,并表示,“公司玩具业务上半年大幅下滑,目前硅片收入已占大头,实控人变更后,想接受新行业,改善营收和利润。硅片业务是重组收购来的,光伏电池片是高薪聘请行业实力人士操盘。梧州光伏电池生产线还在建中,2023年年中才会有进展,大概3、4季度产生业绩影响。(股价)曾涨过一段时间,最近调整还是很大。”

那投资者该如何判断?上市公司“跨界”新能源的布局,到底是否涉嫌“蹭热点”“炒概念”?西高投投资总监杜龙波向《红周刊》表示:“这主要需要看上市公司的‘跨界’布局,是否围绕自己主业,或者自己所处行业的产业链在做布局。”他举例说,以新能源为例,如果上市公司本身就处于新能源产业链条中,此时企业如果想提升内在价值,或者增加行业话语权等角度出发,“跨界”到储能、锂电等新能源行业,无可厚非。“但是一些非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公司,如与新能源赛道毫无关系的纯消费赛道的公司,去投资新能源,大概率就是想赚个市场吆喝或者蹭个热点。”

他提醒投资者,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股价被炒高后,很容易出现“暴跌”的局面。投资者要留意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是否有减持操作,以免接盘最后一棒。《红周刊》注意到,事实上,上述一些受到关注或问询的公司股价已经出现大幅回落。如*ST未来2022年12月5日~12月29日,19个交易日累计下跌50.7%。

从严监管“蹭热点”“炒概念”

ST鹏博士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针对二级市场上的“盲目跨界”之风,上交所表示,将开展投机炒作整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遏制“炒差”“炒概念”痼疾;深交所也表示,加强信息披露与股票交易联动监管,防范“炒概念”“蹭热点”行为。

11月14日,上交所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2022年5月至9月期间,ST鹏博士多次先于法定信息披露渠道,通过自媒体、上证e互动等渠道对外公开尚未披露的股票价格敏感信息,如氢能产业合作事项、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氢能产业合作终止的进展、电信运营商合作事项等。前述信息多次推动公司股价涨停。上交所强调,公司发布相关信息时,未充分提示风险,经监管督促才予以披露,可能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

“因ST鹏博士多次涉嫌概念炒作拉抬股价,上交所对该公司信息披露不公平、风险提示不充分等违规作出纪律处分决定。鉴于违规事实和情节,经上交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核通过,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对ST鹏博士及时任董事长兼代董事会秘书杨学平、时任财务负责人王鹏作出通报批评决定”。

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专家林益表示,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公告,抑或是投资者互动平台的回复、公司官网的新闻稿,均属于上市公司发布的信息。“上市公司对外发布信息,应当附有一定的审慎义务。特别是市场热点期间,上市公司应当审慎发布涉及市场特点的信息,避免股价异常波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投资者切忌盲目跟风炒作。同时,对于‘蹭热点’‘炒概念’的忽悠式跨界,尤其是主动‘放料’的上市公司,要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建议违规者参考新《证券法》以信批不实来严惩。”养元投资基金经理杨元向《红周刊》表示。

(本文已刊发于2022年12月31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