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资讯】聚焦IPO | 烨隆股份实控人身份引质疑,新能源趋势下核心产品前景堪忧
发布日期: 2022-12-02 19:52:13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原标题:聚焦IPO | 烨隆股份实控人身份引质疑,新能源趋势下核心产品前景堪忧)

红周刊 | 汪佳蕊


(资料图片)

烨隆股份两位女“掌门人”接手企业时一位20岁,另一位仅14岁,学识和能力难免令人担忧,如今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纯电动汽车无需内燃机和涡轮增压器,而公司九成左右的收入均来自涡轮增压器零部件涡轮壳,显然,公司发展前景堪忧。

近期,无锡烨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烨隆股份”)向上交所主板递交了IPO申报材料。根据招股书显示,烨隆股份主要从事汽车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营产品包括涡轮壳及其配套精密零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烨隆股份实控人在受让股份之时年龄均比较小,其经营管理能力及实际控制权方面均存在疑点。此外,作为一家家族持股比例接近99%的企业,烨隆股份暴露出诸多内控问题也让人担忧。

更为重要的是,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纯电动汽车无需内燃机和涡轮增压器,而公司九成左右的收入均来自涡轮增压器零部件涡轮壳,公司不仅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而且未来发展前景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实控人能否“实际控制”存疑

招股书显示,烨隆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吴云娇、吴云烨姐妹,两人各自直接持有公司13.50%的股份,此外实控人姐妹二人通过无锡烨顺投资有限公司各自间接持有公司34.00%的股份,通过无锡市烨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各自间接持有公司1.94%的股份,两人合计持有公司98.89%的股份。

烨隆股份最早是由吴云娇、吴云烨的父母吴军、吴红燕以现金方式于2002年9月出资设立,2009年6月吴军、吴红燕二人将所持公司全部股份作价0元转让给了吴云娇和吴云烨。

根据招股书披露,吴云娇和吴云烨分别出生于1989年和1995年,两人均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这也就意味着,2009年两位实控人的年龄分别为20岁和14岁。从年龄判断,两人当时正是求学的年龄,这么早接手家族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令人怀疑。此外,两人是实际控制还是代父母持有股权尚存疑点。

据招股书披露,吴云娇、吴云烨于2013年1月以现金方式向公司追加6900万元注册资本,但当时两位实控人的年龄也不过分别为24岁和18岁,追加的6900万元资本从何而来?是出自实控人之手,还是来自于其父母恐怕需要公司披露清楚。

需要提及的是,自然人杜倩于2009年5月曾对烨隆股份进行了增资,新增注册资本300万元,获得了14.28%的股份。但4个月后,杜倩就把所持全部股份以300万元平价转让给了吴红燕,而吴红燕又于2013年12月将30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了吴云娇和吴云烨。但是,烨隆股份并未在招股书中对自然人杜倩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杜倩与实控人之间是否存在亲属关系或是代持行为也需要公司作出说明。

根据今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注册制下提高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发行人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应当确保招股说明书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鉴于实控人吴云娇、吴云烨的股份一开始便是0对价受让而来,受让时年龄较小,并不符合常理,两人是否能“实际控制”企业是存在疑点的,而招股书对于二位实际控制人的真实性并无详细说明,因此,烨隆股份招股书中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情况还要画个问号,而这恐怕需要公司进行补充解释。

此外,《红周刊》还注意到,公司实控人母亲吴红燕的姐姐吴红叶家族控制的企业江苏泽茗精密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茗精密”)、安徽泽敏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泽敏精密”),以及实控人母亲吴红燕的妹妹吴红芳家族控制的企业无锡市晨亨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亨精密”)经营范围均与烨隆股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

其中,泽茗精密的经营范围包括涡轮壳、汽车配件、柴油机配件、金属结构件的研发、制造、加工;泽敏精密的经营范围包括普通机械、铸件、金属构件、飞机配件、涡轮壳、汽车零配件制造及销售;晨亨精密的经营范围包括普通机械配件、柴油机配件的制造、加工。

除此之外,《红周刊》通过企查查网站查询得知,实控人之一吴云娇配偶控制的企业上海伟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汽车零部件、机电设备及配件的销售。另一家企业无锡伟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含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和研发。这两家公司的经营范围也与烨隆股份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形。

同业竞争事关“利益输送”问题,是企业IPO审核中的重要事项之一,对于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来说,尤其需要投资者及监管层注意。

存在转贷、个人卡结算等内控缺陷

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财务规范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来看,烨隆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转贷、个人卡结算、废料销售未入账等问题频出,内控质量堪忧。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烨隆股份分别通过烨红贸易取得贷款金额4.55亿元、4.85亿元和2.98亿元,同期公司向烨红贸易采购金额分别为1.34亿元、2.35亿元和4.57亿元,其中烨隆股份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获得转贷金额3.21亿元和2.5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全资子公司烨红贸易的法人是吴云娇,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19日,注册资本500万元,实缴资本则为0元,2021年净利润58.18万元,但据天眼查网站显示,该公司的参保人数为0。这就令人十分不解了,烨隆股份为何通过一家没有参保员工的全资子公司进行“转贷”呢,其近年来数亿元的采购又是怎么回事呢?招股书披露的上述“转贷”信息是否真实?这些疑问都需要公司作出合理解释。

银行贷款要求必须专款专用,显然,烨隆股份的上述“转贷”是违规行为,这说明其在管理方面有不小的问题。

事实上,烨隆股份的内控缺陷不止于此。据招股书显示,烨隆股份还存在关联方利用个人卡收付款项的情形。根据披露,报告期内,实控人母亲吴红燕曾通过个人卡收取废料物资销售款和支付员工薪酬。

需要提及的是,2018年烨隆股份改为股份制公司,实控人母亲吴红燕的身份并非公司董监高,那吴红燕又是以何种身份为烨隆股份进行废料物资销售款收取和员工薪酬支付的呢?若是替代两位实控人女儿进行业务处理,那么实控人对公司是否具有实际控制权以及公司在管理方面是否规范都很值得探讨。

持股比例过高的家族企业,很容易在公司重大决策、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方面出现大股东“一言堂”的现象,影响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而烨隆股份在内控方面已经表现出诸多问题,其一旦上市,如何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大趋势下

核心产品前景堪忧

据招股书显示,烨隆股份的产品包括涡轮壳及其配套精密零部件,其中核心产品为涡轮壳。按产品类别划分,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涡轮壳的产品收入分别为7.30亿元、9.63亿元和10.8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24%、89.10%和92.37%;同期,公司来自精密零部件的产品收入分别为1.07亿元、1.18亿元和0.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76%、10.90%和7.63%。可以看出,公司来自涡轮壳的收入占比逐年走高,存在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从宏观环境来看,在“双碳”政策的推动之下,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蓬勃发展,而纯电动汽车仅采用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无需内燃机,亦不需要涡轮增压器,因此对公司所处涡轮增压器零部件行业发展势必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小排量购置税减免等汽车行业扶持政策的逐步退出,汽车行业增速出现明显放缓甚至下降,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前景尚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实际上,从数据来看,烨隆股份近年来危机已经有所显现。

首先,从毛利率表现来看,报告期内,烨隆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8.03%、22.73%和19.78%,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明显,其中涡轮壳的毛利率同比下滑2.25%,精密零部件的毛利率则同比下滑5.68%。

《红周刊》发现,公司毛利率的下滑与核心产品涡轮壳的成本上升及平均销售单价的下降密切相关。2019年至2021年,涡轮壳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309.02元/件、340.44元/件和344.11元/件,其中2020年和2021年成本受镍板价格高位震荡影响分别上扬10.17%和1.08%。但2019年至2021年,涡轮壳的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365.90元/件、432.36元/件和424.89元/件,其中2021年,在单位成本上涨的情况下,销售单价反而下降,这意味着其未能将成本转嫁出去,企业的议价能力并不强。

从同行业公司发展状况来看,烨隆股份的同行业公司科华控股(603161.SH)、蠡湖股份(300694.SZ)、华培动力(603121.SH)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陆续实现上市,烨隆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这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公司上市后在提升自身经营实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行业内部的竞争,导致公司的产品报价及利润空间受限。显然,烨隆股份2021年成本难以转嫁导致毛利率下滑,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有莫大的关系。

其次,《红周刊》还注意到,烨隆股份核心产品涡轮壳及配套精密零部件的产销率连年下滑,涡轮壳的产能利用率则与产销率背道而驰。

根据公司披露,报告期内,涡轮壳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35%、90.10%和103.13%,然而看起来逐步饱和的产能利用率,对应销售情况却并没有那么乐观,报告期内,涡轮壳的产销率分别为109.02%、96.21%和90.23%,产销率呈逐年下滑趋势。此外,其另一产品涡轮壳配套精密零部件的产销率也呈下滑趋势,分别为99.74%、97.47%和93.89%,具体原因公司亦没有详细说明。

产销率的下滑,使得烨隆股份的存货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报告期各期末,烨隆股份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26亿元、2.19亿元和3.43亿元,占当期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由2019年的29.43%增至2021年的43.15%。从存货结构来看,报告期内,库存产品占存货比例也由2019年的17.52%增至2021年的36.77%,三年内库存产品金额的增幅达到223.17%。

较高的存货规模也意味着较高的跌价风险,各报告期末,公司对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主要来自于库存商品)分别为915.04万元、1554.57万元和2000.34万元,分别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的21.43%、15.53%和18.52%。对此,公司表示这是由于2020年末和2021年末小部分项目需求降低等原因造成的销售不畅所致。

存货规模较大可能会导致公司资产周转能力下降,从而降低资金运作效率。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是否合理,也会影响到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过,如何解决公司严重依赖的核心产品偏离汽车新能源化大趋势的问题,似乎才是烨隆股份眼下最大的难题。

(本文已刊发于11月26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