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最新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发布:44家券商上榜,5家暂停新增业务规模,最新名单“意外”透露券商分类评级结果
发布日期: 2022-08-05 17:40:34 来源: 财联社

(原标题:最新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发布:44家券商上榜,5家暂停新增业务规模,最新名单“意外”透露券商分类评级结果)

财联社8月5日讯(记者 林坚)期权交易业务是今年来证券业的一个热门赛道。8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在官网披露了最新一期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共有8家券商为一级交易商,36家券商为二级交易商,拥有场外期权交易商资格券商共达44家。而在二级交易商中,有31家券商场外期权业务正常运作,但有5家进入过渡期,暂时不能新增业务规模。


(相关资料图)

根据今年5月26日中证协披露的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拥有场外期权交易资格的券商由46家减至如今的44家,东北证券以及信达证券不再是二级交易商。一级交易商名单阵容并没有发生变化。

图为最新一期场外期权交易商名单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8家一级交易商分别是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

31家业务“正常”的二级交易商分别是安信证券、北京高华、长城证券、长江证券、财通证券、东方财富、东方证券、东莞证券、东海证券、东吴证券、东兴证券、方正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国联证券、国信证券、国元证券、海通证券、华宝证券、华创证券、华鑫证券、开源证券、南京证券、平安证券、瑞银证券、西部证券、兴业证券、银河证券、浙商证券、中泰证券、中银证券。

5家已进入过渡期的券商分别是华安证券、华西证券、山西证券、天风证券、西南证券。对于为何会有上述券商存在过渡期的情况,中证协表示,《证券公司场外期权管理办法》及《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对于经评估不符合交易商条件的证券公司,设置一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不得新增业务规模。

另值得一提的是,财联社记者还注意到,中证协此次披露的场外期权交易资格名单,还“间接”透露了今年不向社会公示的券商2022年分类评级结果。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最近一年分类评级在A类AA级以上的证券公司,经中国证监会认可,可以成为一级交易商;最近一年分类评级在A类A级以上的证券公司,经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可以成为二级交易商,未能成为交易商的证券公司不得与客户开展场外期权业务。

由此可以判断,上述券商中,8家券商明确在2022年取得A类AA级以上评级。而31家“正常”券商则为A类A级以上评级。不过,该推断不适于判断处于过渡期券商的最新评级。

一级交易商表现突出,二级交易商正在猛追

据了解,场外期权业务系券商“最赚钱的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其中一类,另一类是收益互换。衍生品业务具有天然法人资质壁垒,经营资质受到监管层的严格限制。而场外期权新规明确将对交易商实行分层管理,券商被分为一级交易商和二级交易商,两者之间交易权限差距巨大。

业界人士介绍,一级交易商可与客户直接开展场内个股的风险对冲操作,场外衍生品业务要求券商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较强的风控能力以及丰富的客户资源。

图为2021年券商场外期权交易收入情况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一级交易商场外期权业务表现突出,二级交易商券商正在猛追。就在今年中证协发布的券商2021年度经营业绩排名情况中,揭示了券商场外期权的业务竞业格局。

据了解,“基于柜台与机构客户对手方交易业务”主要是指场外期权业务,收入口径是经公允价值调整的场外期权业务收入扣减对冲成本。2021年,证券业场外期权赛道格外火热。

从中证协仅披露的场外期权业务收入排名前二十的券商来看,这20家券商2021年场外期权业务总收入就达到了112亿元,同比增59.46%。以具有可比数据的17家券商来看,其中16家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去年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财联社梳理后发现,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19.42亿元)、申万宏源(18.91亿元)、华泰证券(14.74亿元)、中金公司(12.19亿元)、海通证券(11.30亿元)、中信建投(8.76亿元)、国泰君安(6.06亿元)、招商证券(4.94亿元)、银河证券(3.78亿元)、国联证券(2.81亿元)。

而场外期权业务2021年同比增速较大的前十家券商分别是国联证券(5802.73%)、银河证券(1947.78%)、浙商证券(608.33%)、广发证券(557.19%)、安信证券(436.95%)、东方证券(428.11%)、方正证券(411.25%)、中泰证券(291.71%)、申万宏源(83.29%)、国泰君安(74.80%)。

赛道火热,场外期权成为今年监管的重点关注方向

财联社记者此前在报道2022年上半年券商的监管处罚情况中观察到,步入2022年,监管对券商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继续加大,监管关注更为宽泛,其中,关于场外期权业务问题的罚单增多。

就在今年6月2日,证监会罕见同时披露多份场外期权业务罚单,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华泰证券均领罚,而问题主要集中在标的及合约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和流程不规范等多个层面,这也反映出公司合规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不完善。具体情况如下:

中信建投罚单显示,公司因1笔场外期权合约股票指数挂钩标的超出规定范围,被证监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中金公司罚单显示,公司1笔场外期权合约对手方为非专业机构投资者,根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商品类场外期权交易对手方,应当是符合“管理办法”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华泰证券罚单显示,被罚理由有三:一是部分场外期权合约个股挂钩标的超出当期融资融券范围,二是未对部分期限小于30天的场外期权合约出具书面合规意见书,三是场外期权业务相关内部制度不健全,内部流程执行不规范,未按要求进行衍生品准入管理。

有受访的业界人士表示,场外衍生品业务尚属蓝海,大型券商在场外期权业务中表现更为突出。财联社记者也注意到,中证协最新披露的场外期权名单中,大型券商所占比重更大。

结合2021年业绩情况可以看到,申万宏源、国泰君安两家券商场外期权收入同比增速分别高达83.29%、74.80%,基数较低的两家头部券商银河证券、广发证券同比增速则分别为1947.78%、557.19%。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表示,虽然场外衍生品业务仍是头部券商高度集中,但集中度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场外期权业务收入前五家券商收入占整体的集中度为74.40%,而2021年降为68.35%,行业集中度下降6.05个百分点。

关键词: 评级结果 业务规模 场外期权交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