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一万家店 喜姐炸串获卫哲7500万元投资
发布日期: 2022-04-25 21:08:25 来源: 财联社

(原标题:目标一万家店 喜姐炸串获卫哲7500万元投资)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4月25日讯(研究员 梁又匀),近日,连锁小吃店品牌“喜姐炸串”完成7500万元的A+轮融资。而本次融资距离其上一次A轮融资,仅相隔半年。

据统计,成立仅2年、已在全国拥有超1800家门店的“喜姐炸串”累计融资金额超3亿元,参投机构包括源码资本、星纳赫资本,以及本轮的独家投资机构嘉御资本。

面对炸串这一更为垂直细分的品类,嘉御资本董事长兼创始人卫哲表示,这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品类,毛利高,客户粘性高,单店可复制。喜姐从中央厨房的搭建起步,不断拓展仓储能力和履约能力,这是它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与其他大型连锁餐饮品牌开店模式不同,炸串这一品类自身不做或很少做直营门店,大都依靠“中央厨房+加盟门店”的模式在线下打响知名度。

在赛道中,不少品牌都提出了“百城万店”的规模目标,随着资本的持续介入,品牌的扩张速度加速前进。

不过10元、20元一把的“小串生意”、小本买卖,真的值得各大投资机构连续砸下数亿元吗?

“百城万店”,炸串的市场有多广?

公开资料显示,喜姐炸串成立于2019年,主营各式炸串等休闲小吃。目前,品牌已在全国累计签约1876家门店,月均签约门店超100家,门店覆盖304座城市。

即便是在疫情影响较为明显的今年3月,喜姐炸串也持续签约了144家门店。预计2022全年,品牌新增签约门店数量将达到2000家。

据喜姐炸串创始人王宽宽介绍,他之所以从小吃创业起步,正是看中了其全国流行的特质,并且在起步之初就打算将小店生意做大。

最终,他给喜姐炸串定下了“百城万店”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由中央厨房完成半成品生产,各地门店仅需布置2~3人简单处理食材即可。

从喜姐炸串运营模式不难看出,快节奏、无需堂食、附带“童年回忆”光环、可实现网红化营销的街边小吃,除供应链门槛颇高外,在实际的产品端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创业门槛并不高。夸父炸串创始人袁泽陆就曾表示,多年夫妻小店也能拥有较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另有报告显示,2021年餐饮市场规模约4.7万亿元,其中小吃市场份额已达万亿,是新中式茶饮的五倍,拥有着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和可期的市场前景。2021年国内炸串相关的企业有3074家,不到一年内新增加登记企业就有433家。

而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统计,目前收录的炸串连锁品牌共有65家,其中大部分品牌门店数都在10~100家之间。门店数超过百家的品牌只有8个,如喜姐炸串、夸父炸串等,不少已被资本关注。

不过,由于同品类之间,门店扩张模式类似,同时在产品端,小吃炸串也很难做出明显差异化。虽然已诞生众多连锁品牌,同行内卷严重,但消费者始终停留在“有品类,无品牌”的初级认知阶段。

更何况,用手机在附近搜索炸串、小吃,出现的小吃品类不局限于炸串,各式卤煮、炸鸡也是这一品类的优势代表,几乎都能采用“中央厨房+加盟门店”的模式不断复制。随着门店数量增多,品牌极难保证每一位加盟商都能稳定盈利,长期运作下去。

已开出2万家门店的正新鸡排、1万家门店的绝味鸭脖和华莱士等企业,早已在在小吃口味和渠道口碑上拥有较强竞争力。更值得注意的是,拥有2万家门店的蜜雪冰城也开始跨界试水小吃生意。

因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相较于从0起步的新消费品牌,以上成熟品牌想要做出“百城万店”似乎更具说服力。

嘉御资本与卫哲的投资版图

本次主导 “喜姐炸串”独家投资的嘉御资本,成立以来主要的投资赛道包括新消费、跨境电商和出海品牌以及前沿科技领域。官网显示,该机构此前已投出泡泡马特、沪上阿姨、锅圈食汇等消费品牌。

其创始人卫哲曾任职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在投资和企业管理领域拥有超20年的经验,同时他也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副会长。

关于本次投资,他表示,炸串是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品类,是一个非常好的赛道。资本寒冬下,是价值投资最好的入场时间,因为真正的好公司会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

“未来10年,中国在新消费方向至少诞生100家千亿市值的公司。”同时,卫哲也在一次演讲中表示,现在没有太多流量价格洼地了,消费者的需求也千变万化,此时供应链和把握“供给侧”的能力最为关键,做不到人无我有,就做到人有我好。

近期,卫哲和易界董事长兼CEO冯林发起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A1文件。

据悉,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模式,旨在让该公司提前在二级市场上市募资,在一段时间之后(港交所规定为36个月),寻求收购一家私有公司,从而帮助该私有公司实现快速上市。系2022年1月生效的“现金壳”模式。

卫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现金壳”公司潜在的收购标的聚焦于车的智能化技术,科技在港股有爆发力。另外,他们也正在考虑国内消费以及跨境电商消费赛道,目前消费类公司在香港已有成熟的估值体系。但具体标的将会根据未来几个月相关资本市场走势进行判断。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