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增长点挺起崆峒高质量发展“脊梁”
发布日期: 2022-04-07 09:38:26 来源: 甘肃日报

阳春三月,走进崆峒,沟壑纵横,层峦叠嶂,黄土高原的绮丽风景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行走在崆峒大地,处处呈现着上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的喜人景象。一个个重大项目、富民产业在稳步推进中正成为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挺起崆峒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来到平凉红牛产业链大寨乡畜牧产业示范基地,一排排标准化的圈舍内,毛色微红、体型健壮的“平凉红牛”或低头嚼食草料,或站着反刍,养殖户们正信心满满,干得起劲。

“家家户户以牛为业、靠牛维生,广做牛生意是我们当地的传统。”平凉市崆峒区牧丰合作社负责人马孝忠骄傲地介绍说,“平凉红牛”品种基因好、肉质细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通常以活牛形式向广东等地销售,在省内外都供不应求。

马孝忠介绍,养殖基地采取土地流转、订单饲草、吸收务工、代购代养代销、入股分红等长效机制,每年能带动周边5个乡镇的2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增收30多万元。

近年来,平凉红牛产业链大寨乡畜牧产业示范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牧丰合作社经营主体带头致富作用,将养殖户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助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区乃至全市红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树立了新标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崆峒区委、区政府将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和助农增收的首位产业,按照“储牛于户、繁育并举、创牌增效、龙头带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全力以赴扩规模、延链条、增效益,走出了一条适度规模经营,种、养、加、贸一体化的发展路子,201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畜牧大县,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规划布局。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建成规模养殖场(小区)142家,创建国家、省级标准化养殖场9家,万头养牛乡(镇)4个,牛饲养量24.2万头,存栏量12万头,全产业链产值45亿元。

抓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谋产业项目就是谋未来。

去年以来,崆峒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双控”要求,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积极推行全产业链建设,一批新能源项目正在全区“快速上马”。

驱车来到崆峒区1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基地,林立在田野间和山梁上的银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颇为壮观。 “这里山地多,坡度大,地形对施工难度影响较大,我们与设计院沟通后决定采用柔性支架,不仅可以克服施工难度,还能使土地空间利用率最大化。”项目经理王小军告诉记者,该项目预计今年10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

“此项目是市发改委下达我区实施的‘十四五’第一批光伏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6亿元,占地约4500亩,建成运营后,可为崆峒区贯彻‘双碳’目标做出贡献,还可填补崆峒区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空白,为发展新能源产业打下良好基础。”崆峒区发改局局长杨喜平介绍,项目主要采用农光互补和牧光互补方式建设,还将配套建成土豆、红薯种植产业园和养牛基地,既合理利用了土地,又增加了收入,同时成立农业合作社、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公司、光伏发电站运维公司等,负责整个项目全产业链运行。

杨喜平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为2.1亿千瓦时,年营业收入6510万元,实现本地利税781.2万元,可提供固定就业岗位50个,临时性就业岗位150个,实现当地群众多渠道增收。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崆峒区共谋划新兴能源项目19项,总投资75亿元。2021年投资15.8亿元,建成崆峒区125兆瓦分布式风力发电、中心城区天然气输配等项目5项,完成投资11.86亿元。

一个项目的开花结果,将孕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崆峒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绿色引擎。

崆峒,正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行走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春天里”,以驰而不息的奋斗之笔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记者 曹剑南 周玉兰 李永萍 田丽媛 闵媛)

关键词: 新经济增长点 崆峒高质量发展 产业项目 新能源项目 富民产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