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德国加码新能源意义大,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发布日期: 2022-03-02 07:23:03 来源: 财联社

(原标题:【财联社时评】德国加码新能源意义大,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昨日光伏领域传来大消息。有报道称,德国日前提出了一份新的立法草案,拟将100%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大幅提前至2035年,比此前目标提前15年。德国还提出,2035年前可再生能源装机规划由各部委投票表决,其中光伏新增装机从2022年的7千兆瓦逐步增加到2028年的20千兆瓦。据悉,德国经济部在草案中将陆上风能和太阳能设施的发电能力提高三倍左右,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将增加一倍以上。预计德国陆上风力发电能力将从今年的3千兆瓦增加到2027年的10千兆瓦。

德国为何突然加速新能源的发展?核心原因显然是,作为世界工业强国,德国的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给对国外的依赖度较高,近期的欧洲局势也增大了其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因此下定决心发展光伏、风电,摆脱对油气资源的依赖是很现实的考虑。从历史来看,德国也一直是新能源、气候保护的坚定拥护者,此前就宣布因为安全因素将废除核电。在这样的背景下,光伏、风电也是德国当下为数不多的选择。

昨日市场上有声音认为,德国在光伏和风电领域的政策大提速对国内相关产业会有激励作用,国内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进程将再次提速,相关板块上这种情绪表现的也很充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逻辑,但过于乐观、也过于简单化了,我国的能源供给结构和地大物博的国情决定了不可能在光伏、风电领域“揠苗助长”。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会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自己的步骤稳步迈进。

为何这么说?因为德国的国土面积和云南省差不多,而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两者的体量不可同日而语。从供给稳定性的角度,尽管光伏尤其是风电受气候影响较大,但支撑德国这样体量的能源需求还是有可能的。中国的情况则显然不同,14亿人口大国每天所需要的能源供给要远超德国,由于富煤少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我国2021年的火力发电量为57702.7亿千瓦时,增长8.4%,占到全社会发电量的71.13%。而风力发电全国占比升为6.99%,太阳能发电占比2.26%,两者相加不到一成。尽管看上去风电、光伏还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但当前风电的不稳定性、光伏发电转换效率低的技术难点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应用空间是有明显限制的。

此外,我国南北的地域、气候差异,也决定了不可能每个省份都具备发展光伏、风电的条件。当前风电还是以东北、西北地区为主,光伏发电显然更适合日照时间长的省份。在远距离电力输送导致的损耗问题还是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各省实际情况,一窝蜂的“大干快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滋生更多社会问题。前些年四川省发文严控天然林地建风电场项目,去年河南灵宝市、河北隆尧县、广东韶关市、湖南常德市等多个地区叫停光伏项目备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笔者认为,中国的能源革命远比很多人想的要更加复杂。新能源固然是全球大趋势,光伏、风电也有其显著优点,但中国绝不可能过于依赖于某一种新的能源。长期来看,火力发电稳中有退,水电、核电、光伏、风能“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格局才是王道。当然,我们也希望光伏、风电和大规模储能的技术突破来得更快一些,在拉动经济发展、加快能源转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也让从业者和投资者分享到更多发展红利。

关键词: 百花齐放 因地制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