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投资比上升15% 千亿增量险资慢跑入市
发布日期: 2020-07-21 11:16:20 来源: 时代周报

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仅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与此前权益资产最高30%的比例上限,仍有一定距离。

7月20日,上证指数告别过去一周阴霾,收盘大涨3.11%,大金融板块涨幅居前,带动大盘重回3300点上方。

其中,新华保险(601336.sh)、中国人寿(601628.sh)强势涨停,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保(601319.sh)和中国太保(601601.sh)涨6.13%、7.99%和6.38%。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大型险企A股股票的强劲反弹,与7月17日银保监会出台《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带来的利好政策不无关系。

《通知》中最具看点的是,银保监会为提升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自主决策空间,设置了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最高可占到上季末总资产的45%,较之前上升15%。

政策刚刚落地后,就有不少乐观人士预测,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增加15个百分点,有望为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超千亿级。

7月20日,多位受访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一政策短期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在华西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曹杰看来,即便是在2015年的大牛市,万能险资金大举投资股市的情况下,险资权益投资比例都并未突破30%比例上限,现阶段出现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仅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22.57%,与此前权益资产最高30%的比例上限,仍有一定距离。

同日,北京一家财险公司投资总监向时代周报记者直言,“短期内保险公司没有太大的动力将权益类资产占比加上去,因为在庞大的负债规模之下,险资投资需要考虑期限匹配、流动性合理等诸多因素,需要建立完整的大类投资框架,并不是一放开大家就会蜂拥买进股票。但从长期来讲,在无风险收益率不断下行期间,险资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以提升投资收益率水平将是大势所趋。”

险资入市谨慎

7月17日,《通知》称“保险公司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50%以上的,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45%”。这就意味着,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由原来的30%提升至45%。

不同于过去的“一刀切”,此次银保监会对险资权益投资实行差异化监管,包括上述条款在内,《通知》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比例上限范围区间设置在10%―45%。

对于险资新规出台的意义,国寿资产总裁王军辉对媒体表示,“审慎的监管思路有利于保险资金通过权益投资,回归服务保险保障业务的本源,同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相较政策本身,市场更为关注的是,险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提升至45%后,将会给A股市场带来多少增量资金。

7月19日,中信建投非银研究团队按照全行业权益投资提高2%―5%的比例来测算,增量资金有4000亿―1万亿元的规模。

7月20日,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告诉记者,从保险公司投资权益之前的比重情况来看,比例放开后,权益投资这部分的增量有望在千亿级以上。

不过,记者注意到,多年来险资大比例配置权益类资产的积极性并不高。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余额为4.3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比例仅有22.57%,尚未触及2015年提出的30%投资比例上限。其中,长期股权投资1.95万亿元,占比10.05%;股票1.54万亿元,占比7.95%;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0.54万亿元,占比2.76%。

7月19日,天风证券分析师夏昌盛在发布的研报中统计,2019年末,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的权益类资产(含长期股权投资)占投资资产比例分别为22.7%、23.2%、15.7%、19.2%和23.8%,较此前30%上限规定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曹杰告诉记者,“险资的投资偏好是获取绝对收益,对风险的容忍度较低,在资产配置上更看重稳健性,以固收类配置为主,这就注定了保险机构的权益风险敞口不会太大。”

不过,承珞资本创始人徐泯穗认为,长期来看,因为利率水平的逐步下降,险资对稳定股息的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会增加,未来不排除突破政策前上限的可能,但会主要集中在优质险企身上。

根据一季度末大型保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夏昌盛测算,按照规定,平安产险、太保寿险、太保财险、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人保财险、太平财险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由原来的30%提高到35%(人保财险可到40%)。而平安寿险和太平寿险仍将维持30%的监管比例。

金融股依然受青睐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险资投资权益资产比例解绑,短期内难以掀起较大波澜,但保险机构近年来已开始意识到,适当提升权益类投资,对冲低利率带来的风险,将是大势所趋。

险资增量资金慢跑入市下,会重点配置哪些股票,背后的投资逻辑又是怎样的?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沪深两市持股市值合计达1.23万亿元。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数据来源:公开数据

从持股品种来看,中国人寿最受险资青睐,持股市值高达5089.82亿元,位列持股市值榜首位。位列第二到第十名的分别是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金地集团、长江电力、工商银行和华夏银行,持股市值均超180亿元。

不难看出,险资对银行为首的金融股配置尤为偏爱,这一点从险资集中持仓的行业占比中亦可发现。

Wind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保险公司持股市值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是非银金融、银行和房地产,持股市值分别为5152.29亿元、4575.15亿元和914.32亿元。

从头部险资所重仓的流动股市值排名来看,中国人寿旗下保险账户及其集团的第一大重仓股是自家的股票,其次为农业银行、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银行等。中国平安旗下保险账户及集团的前三大重仓股,分别为平安银行、工商银行和长江电力。

“银行股能够被险资长期青睐,主要原因是银行股经营稳健、能带来稳定高分红,且估值较低,预计放宽险资投资权益资产比例后的入市资金,仍将集中投资银行、地产等高分红、低估值蓝筹股,价值投资、主题配置仍是今年险资配置的主要方向。”陈雳告诉记者。

上述财险公司投资总监指出,预计后续保险增量资金会采取“核心+卫星”的投资策略,核心便是将80%的资产投入于大盘蓝筹股,另外20%的卫星策略,则投资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行业的高成长价值股。

事实上,今年以来,险资还频频举牌上市公司H股。

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17日,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达到16次,远超去年。被险资举牌的11只个股中,有7只为H股,分别为工商银行、中集集团、农业银行、锦江资本、中国光大控股、中广核电力和赣锋锂业,其中,太保寿险就三度举牌锦江资本H股。

在业内人士看来,港股市场目前估值较低,中长期港股仍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另外,上述举牌标的也具有低估值和高股息率的特点,面对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调整需要,增加上述个股的持仓有利于保持整个投资收益的稳定。

关键词: 权益投资比 千亿增量险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