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11年又狂奔10年 四川信托TOT产品风险仍在持续发酵
发布日期: 2020-06-29 10:04: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端午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四川信托TOT产品风险仍在持续发酵。

6月24日的四川信托总部成都市川信大厦37楼会议室内,吴玉明以四川信托党委书记的身份首次参与了投资者沟通会。而一周前的沟通会上,出席党委书记还是王万峰。

四川信托TOT产品总计存续规模为252.57亿元,TOT新产品已经停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表示四川信托TOT项目存在大股东挪用现象。当前的问题是,这些TOT项目的资产状况不明,数百亿资金到底投向哪里,仍待深入调查。

TOT底层资产仍是谜

四川信托TOT总规模逾250亿元。根据四川信托总裁刘景峰在投资人沟通会上披露,四川信托TOT项目自2020年5月29日第一笔延期项目出现,到2020年底,其间涉及到期TOT产品规模129.9亿元,大部分可能延期;2021年内到期的TOT产品是103.45亿元;2022年内到期的TOT产品是19.22亿元。

TOT是Trust of Trust(信托中的信托)的缩写,投资人购买的TOT信托产品会继续投向其他信托产品,再投向“底层资产”。

数位投资人表示,其与四川信托签署的合同中,既没有看到投向哪些信托产品,更没有披露底层资产。甚至有投资人说,“我们不去纠结底层资产了,这个跟我们没有关系,在签署的合同中也没有披露底层资产”。

出现大量逾期后,四川信托TOT产品已经停发。6月24日,四川信托公众号发布公开信,承认其TOT项目停发一事,并称“在一年内为客户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发布不久便又删除了该推送。

从监管部门表态看,四川信托TOT产品已具有“资金池”特征。6月17日,四川银保监局副处长周杉在与投资人沟通会上回应称,四川信托的TOT底层资产大多逐步固化为风险资产,如果继续发行,则是依靠后续投资者认购的资金兑付前面的投资者,却并未向投资者真实披露底层风险,这是不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的。

周杉说,TOT产品本身不违规,设计的初衷是信托公司运用组合投资能力为客户做好资产配置。但现实中,存在个别信托公司运用TOT产品逃避监管要求,变相欺骗投资者,隐蔽风险资产,不向投资者披露等问题,四川信托就存在这样的违规行为。

此外,周杉透露,从2018年4月开始,四川银保监局便关注到了川信风险问题,对其加强了现场管控。也因此,现场有投资者问,“为何四川信托TOT到现在这个规模才暂停”。四川信托官网显示,今年5月份还有申鑫、锦江、蜀都、百福、天府等系列TOT产品相继成立。

周杉表示,监管和发行项目不是一回事,挪用等问题是逐步发现的。风险的形成、累积和风险的判断以及风险的初始决策有一定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四川信托未报告底层资产真实风险程度,未向投资者披露,项目资金存在大量窟窿漏洞,监管部门也是通过今年多次风险排查,才初步查清其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从目前可查询的信息看,四川信托名下发行的锦江、申鑫、芙蓉、申富、天府聚鑫、丰盛、蓉汇、蓉城、蓉锦、锦恒、汇鑫等产品,均为TOT产品,预期收益率多在8%左右。

此前多家媒体披露,四川信托的融资主体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汉能集团等明星主体,后来多陷入债务风波,也无力偿还信托贷款。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汉能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交易对手均因延迟还款被四川信托起诉。

在监管部门介入后,四川信托称,将研究设立公共信息发布平台,披露项目及底层资产处置等相关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现场录音显示,在6月24日新一轮的沟通会议上,刘景峰说,从6月17日至今,公司与客户代表进行了多次沟通。对逾期的项目,四川信托拟与客户签署1年期的延期补充协议,拟定的协议草稿已报监管部门审核,目前约70%的业务重心在对风险资产的清收上。

“需要关注的是去年以来有些项目清偿兑付了,都是兑付的谁的投资。”一位四川信托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但信托产品披露模糊。在2019年期间四川信托已清算的405个信托计划中,归属于“其他投资类”的项目高达202个,这项归类,在有的信托公司年报中为零。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他投资类”在信托公司年报中比较常见,但是占比并不多,“这块分类一直都不明晰,所有不能归列进股权投资、证券投资、事务管理、融资类的业务都可以放进其他类,TOT项目也是”。

四川信托自营资产不良率2019年已飙升至22.21%,较上一年上升17.39个百分点;不良资产达22.42亿元。

大股东挪用隐患溯源

更深层的问题,则是指向大股东挪用。

周杉在投资人沟通会上说,四川信托的TOT业务存在未真实向投资者披露底层资产风险状况,违规开展无关交易,项目资金大量被股东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违反了《信托法》、银保监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未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四川银保监局依法暂停了该项业务。

四川信托于2010年11月23日重新登记开业,此前经历11年重组,此后经历10年扩张。在10年前重新开业时,一家民企股东击败一度欲参与重整的中国人寿,将四川信托及其子公司和兴证券(2012年11月更名为宏信证券)揽入麾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托业经历5次清理整顿。到1999年开始的第5次整顿中,信托业一度基本停摆,从239家削减到50多家,原则上每个省只保留一家省级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最初计划将该省已出现风险的3家信托公司——四川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一家信托公司。

但重组经历11年后,四川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最终退出,单独重组,由后二者重整为四川信托,成为少数经监管部门发文同意得以保留的信托公司之一。

信托业再次重新发牌时,由于信托于大型项目投资的“过桥”功能,央企、金融机构对信托牌照颇为心动,民资也开始进入。有信托业内人士表示,最近一次大规模重组的信托公司中,由于信托牌照的稀缺性和信托业的快速发展,不少民营资本进入,包括民生信托、万向信托等。

四川信托的“战略投资者”,就是引入的10家股东,重新登记开业时注册资本13亿元,第一大股东宏达集团与第三大股东宏达股份合计豪掷近7亿取得53.75%的股份,成为川信实际控制人,而宏达实际控制人为其董事局主席刘沧龙。第二大股东为中海信托,出资3.9亿元,拿下四川信托30%股份。

不过,据彼时媒体报道,四川方面2003年披露,在重组需解决的债务中,最难以消化的是四川国际信托投资公司5000多万美元的外债,另两家信托公司也有数亿不良资产急需处理。一位信托业资深人士表示,四川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外债实际上已基本还清,之所以三家重组最终演变为两家,其中一个原因是希望多保留一张信托牌照。不过,又一个10年过去,四川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重组至今未果。

即使如此,四川信托手里资产依然颇有分量,除拥有位于成都市中心的甲级写字楼四川信托大厦外,还控股宏信证券。上述资深人士表示,“相当于作为(四川信托的)重组方,并没有负担多少债务,拿下一个信托一个券商。”

在此次四川信托TOT项目风险事件处置中,四川信托董事长牟跃公布的处置方案之一,便是出售川信大厦。此外包括,转让宏信证券股权、增资扩股及引入战略投资者。不过,川信大厦此前已抵押,宏信证券股份质押给信托业保障基金,质押于3月28日已到期。牟跃在6月24日的沟通会上表示,两项资产中,宏信证券净资产约22亿元,拟挂牌底价不低于30亿元,川信大厦暂时没有意向客户。

实际上,四川信托及宏信证券均为刘沧龙“最值钱”的资产。四川信托重新开业后的2011年末总资产为44.6亿元,到2019年末,总资产已达217.4亿元,增长了近5倍。

反观刘沧龙的宏达集团,先是失去了最优质的两块资产之一——位于云南的金鼎锌业。201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宏达持有金鼎锌业60%股权无效,还需向金鼎锌业返还2003-2012年获得的利润,这导致宏达股份直接陷入巨亏境地。失去这一大矿之际,四川信托在宏达集团资产版图内的地位更加凸显。

截至6月28日,宏达股份市值仅剩下41.66亿元,该公司2018年亏损26.7亿元,2019年盈利0.85亿元主要来自所持有的四川信托投资收益。宏达股份持有四川信托22.1605%股权,按权益法对四川信托确认2019年投资收益1.46亿元,虽较上年同期减少1655万元,但占其利润的比重仍高达172.66%。

关键词: 四川信托 TOT产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