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年报收官,行业整体发力主动管理
发布日期: 2020-05-08 10:28:59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截至昨日,信托公司年报基本披露完毕,仅剩雪松信托、国通信托推迟发布年报数据。数据显示,信托行业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显著提升,但内部“马太效应”日渐趋强,尾部信托公司在严监管背景下生存压力明显增大,转型难点颇多。

行业整体发力主动管理

目前,已有66家信托公司披露了2019年报数据,截至2019年末,66家信托公司整体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1.28万亿元,平均每家公司为3225亿元;信托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公司有2家,不足千亿元的公司有12家。对比2018年末数据看,19家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增加,46家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下降。

梳理2019年信托行业的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可以发现,其9.24万亿元的体量在整体行业资管规模中占比达43.42%,对比2018年32.82%的占比大幅提升了10.6个百分点。

另外,从赚钱能力的角度来看,去年66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36.75亿元,较2018年全行业实现的净利润下降约5%,符合市场预期。

具体来看,行业内部分化仍在加剧。数据显示,2019年营收(合并)超过30亿元的公司明显增多,其中,前三名平安信托、重庆信托和中信信托的营业收入数据分别为187.05亿元、78.79亿元和71.83亿元。反观排名尾部的几家公司,其营业收入均在4亿元左右徘徊,排名最靠后的公司只有0.42亿元。

头尾转型速度相差甚远

“其实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规模排名,和业绩排名重合度很高,这就说明头部公司的发展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小公司的生存压力明显增大,行业内部的转型速度不一致,是导致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沪上一信托研究员分析说。

与头部信托公司大刀阔斧转型相比,中小型信托公司回归本源似乎没那么顺利。

“小公司转型太不容易了,没有银行和央企背景的信托公司更难!”华中地区一家信托公司人士透露,对中小型信托公司来说,如果选择做消费金融业务,需要直接面对C端客户,对人员、系统的考验较大,成本较高;如果发力资本市场,投研能力建设非常困难,而家族信托又属于高端业务,小公司养团队很吃力,同时客户倾向于选择头部信托公司,因此中小型信托公司在开展上述本源业务过程中均有难处。

关键词: 信托公司 主动管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