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半年报观察:净利润现分化 翻倍“腰斩”并存
发布日期: 2020-08-24 10:53:57 来源: 人民网

随着近期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部分作为子公司的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表现也相继出炉。截至8月23日,已有8家机构的上半年财务表现浮出水面。在股市向好、推动市场资金入市的上半年,部分基金公司大举吸金,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步提升,高至翻倍。但同时,少数机构则出现净利润缩水甚至腰斩的情形。在业内人士看来,该现象主要受行业“马太效应”增强影响,在公募规模整体上升的同时,资金主要流向的还是头部机构。

8月22日,国海证券披露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旗下子公司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171.49万元,净利润达到6117.4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超三成,达到32.94%和37.16%。而包括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在内,截至8月23日,已有8家公募基金先后披露半年报数据。整体而言,净利润方面,5家机构同比提升,万家基金和红塔红土基金更是实现翻倍。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上半年,万家基金实现净利润9677.08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08%,增幅在目前披露的8家基金公司中居首。红塔红土基金和长盛基金紧随其后,上半年净利润约为1904.76万元和3464.79万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18.83%和59.15%。

不过,亦有三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呈现负增长,包括券商系公募兴银基金、东吴基金,以及银行系公募上银基金。其中,东吴基金和上银基金2家净利润腰斩。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上银基金有关负责人回复称,上银基金已于上半年完成了公司新三年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并予以实施。围绕“精品基金公司”的战略定位,协调统筹权益、固收、量化、FOF等四大公募业务与私募资管业务并行发展。目前,正逐步重点布局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纯债基金,以及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等固收+产品。另一方面,注重提升权益投资能力,加快完善权益类产品线布局,凸显业务创新,不断提高权益类产品在总资产管理规模中的权重。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基金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变化主要受相应时间段内管理规模的增长和下降影响,如果某一时期基金公司的规模出现明显缩水,则营收净利或表现不佳。同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结构若出现变化,也可能影响到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万家基金旗下管理的公募基金总规模约为1420.41亿元,同比增长54.39%。其中,混合型基金规模同比翻倍,其余各类产品也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而同期上银基金公募业务管理规模则约为592.6亿元,较2019年上半年末的659.78亿元,下降10.18%。另据股东上海银行半年报披露,近一年,上银基金的管理资产总规模也从1105.94亿元降至775.64亿元,缩水近三成。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公募基金公司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开,头部公司和投研实力强的机构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规模持续提升,营收净利也大步向前。而长期业绩表现平平,且缺乏明确专攻方向的公司恐将被边缘化,财务表现逐步下滑。

沪上一位市场分析人士也认为,当前公募基金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头部基金公司不论是投研实力,还是营销流程、渠道资源等,相对中小型机构而言都更加专业和规范。而中小型机构想要弯道突围,最重要的还是在某一领域找到特色,在风口上一举发力。

关键词: 公募半年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