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央行再度下调两大政策工具利率 将会有何影响?
发布日期: 2020-07-01 15:51:14 来源: 券商中国

什么信号?时隔多年,央行再度下调两大政策工具利率,有何影响?来看最新解读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个信源独家获悉,央行近日发文称,决定于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降息”是金融系统让利的一种方式,未来央行会更多使用结构性工具,坚持总量政策适度,近期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调降、降准的概率较低。

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体现金融系统让利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央行使用再贷款、再贴现背后反映的是重要的思路转变。首先,受全球疫情趋势不确定性较高,以及国内经济稳增长的需要,货币政策总体仍需偏宽松,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央行多次出台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政策,如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小微、三农等,以及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也会用到再贷款。目前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还有很多未被使用,这类结构性工具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缩短货币政策传导链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其次,国常会确定的今年金融系统要向各类企业让利1.5万亿,就包括央行的“降息”,再贷款利率的下调也体现出这一点。

此外,颜色表示,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的下调,也反映出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陆家嘴论坛上的官员表态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均释放出要坚持总量政策适度、防范金融风险的最新政策风向。我国经济目前复苏向上的态势非常明确,货币政策不能无限量宽松,还要做长远考虑,因此需要在总量政策上保持一定的谨慎,同时,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则要保证到位。

亦有金融机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的使用力度,进而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领域的精准支持。以再贴现利率为例,利率未调整之前为2.25%,加上金融机构的手续费,基本与其所在机构目前贴现的涉农票据利率相当,再贴现利率的下调,有利于扩大票据的贴现利差,激励机构加大票据贴现的力度。

国盛证券固收团队表示,本次下调利率对实体信用扩张不产生直接影响,今年1.8万亿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已经确定,不会因为利率的调整而变化。未来央行会更多使用定向工具,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调降的空间或收窄。

央行还通知称,下调金融稳定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金融稳定再贷款为1.75%,金融稳定再贷款(延期期间)利率为3.77%。金融稳定再贷款是指为维护金融稳定,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发放的用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再贷款。

对债市影响如何

随着前期总量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5月以来债市经历了大幅调整,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降息”对债市影响较为中性,债市将继续处于震荡调整之中。

国盛证券固收团队表示,当前基本面依然处于改善状况,流动性回归中性,债市难以开启下行趋势,将延续震荡调整状态。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本次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调整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是中性的,既不直接利多,也不明显利空。利率债的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R001等银行体系资金利率的影响,而本次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的本意是推动对实体企业的“降息”,并非引导R001等银行体系资金利率下降,因此未必能对利率债形成直接的利多。同时,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的下调,还不足以扭转货币政策总体的取向,因此未必能对利率债形成明显的利空。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大幅调整,其背后是宏观经济步入修复通道、前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回归稳健。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目标更为明确。不过,经济增速下行、通缩压力加大,总量宽松诉求仍在。但疫情冲击具有结构性特征,生产端复工复产但需求端恢复进程缓慢,疫情对终端需求和可选消费板块的影响以及对小微企业的冲击更大,稳企业保就业是政策核心目标。解决总量问题需要降准降息引导利率下行,缓解结构性矛盾制约利率大幅下行。

关键词: 央行 下调两大政策工具利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