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正集团,这个体量超过3600亿元,背靠北京大学的中国最大校企,终是走到了破产重整的境地。
4月15日,北大方正集团发布的《关于存续债券无法兑付兑息的公告》透露了该集团已于2020年2月19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进入重整程序的信息。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截至4月21日,方正集团已确认的债权金额合计1126.76亿元,其中普通债权合计1027.6亿元,有财产担保债权合计99.16亿元。包括保险、信托、券商、公私募基金以及基金子公司在内的共400多家机构或产品户均申报了方正集团债权。
这个第一校企的千亿资产重组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也引发了市场对校企改革的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早在2015年,中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文件就提出,要逐步实现高校与下属企业剥离。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印发,要求推动高校所属企业清理规范、提质增效,促使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
根据早前文件显示,校企改革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原则,拟分两步推进:2018年选取部分高校先行试点、总结经验,2020年全面推开,原则在2022年底,基本完成高校与所属企业的改革任务。
改革倒计时过半,校企巨头北大方正重整在途,清华紫光重组方案“几易其稿”,一位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两大巨头的未来之路,或许将真正指明中国校企改革的方向。”
何以至此
探究北大方正和清华紫光的“折戟”历程,似乎有相似之处。
公开资料显示,方正集团为了快速扩大规模,加速举债和跨界收购,一方面是来自金融机构1000亿的授信额度,一方面是新项目业绩频频爆雷,2016年起业绩就开始承压。
方正集团财报显示,2016年营收高达820亿元,但净利润仅3.77亿元,其中还包含2.5亿元的政府补贴。此后业绩逐渐下滑,接连亏损,仅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金额就超过32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财报数据发现,截至2019年9月底,方正集团本部负债超700亿元,整个方正集团负债高达3030亿元,负债率高达83%,甚至超过很多地产公司。这也是随后方正爆发兑付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华紫光尤为类似。根据5月11日清华紫光披露的最新业绩,紫光集团2019年营收769.38亿元,同比降3.8%;归母净利扭亏为盈达到14.3亿元,同比增326.68%,利润大增主要是投资收益增加及金融资产价值上升所致。但扣除政府补助40.09亿元及投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后,紫光集团的主营业务仍然亏损,且亏损额高达144.96亿,亏损同比扩大100.7%。至此,紫光集团已连续四年主营亏损。
而在17亿美元收购展讯,9亿美元收购锐迪科,25亿美元收购新华三,38亿美元入股西数,6亿美元收购台湾力成后,2015年一度传出紫光欲斥资230亿美元收购美光的消息,在资本并购市场上,紫光成为了2015年前后集成电路产业中最为“高速”的投资者。
一位投行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当年,清华紫光也是风光无限,一度被视作中国的三星,在相关方的规划中,在这样的发展节奏下,清华系即将成长为万亿规模的巨无霸,但最终折戟,至今重组尚未完成,在市场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清华系校企并非完全的市场化企业,因此投资、经营,都并不完全符合市场规律。当企业越做越大,出现问题并不意外。
一位目前正在进行重组的校企员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论背景多么强大,资源多么优质,如果企业经营不注重风控,一味粗放式管理,创造不了足够的现金流,更多通过并购收购等方式去掩盖问题,一旦经营状况没有改善,连利息都无法支付,出现问题就是必然的。
另一位曾在校企任职的高层管理人士表示,曾经用两年半时间把公司从三千万做到了上亿元,经营和现金流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这个过程真的心累,企业之上还要协调各方的关系,资产公司、学校财务、纪检、校方领导,校企经营本身包袱太重。
紫光之路
改革成了必然之举。
虽然北大方正的重整当下正热,但在方案未定之时,紫光的重组经验在市场看来可以为方正等校企带来一定借鉴。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下半年,随着校企纷纷进行体制改革,清华大学旗下清华控股曾一度计划转让紫光集团控制权。2018年9月,清华控股计划将持有的紫光集团30%股权转让至苏州国资旗下的高铁新城,6%股权转让至海南国资,清华控股持有的紫光股权下降为15%,同时三方签署了共同控制协议,以达成对紫光集团的共同控制。
仅一个月后,转让计划生变。2018年10月,清华控股又计划将紫光集团36%的股权转让至深圳国资旗下的深投控,同时双方达成一致安排,以让深投控实现对紫光集团的实际控制。
但这不是紫光的最终归属。2019年8月转让计划再次生变,清华控股与深投控的交易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而终止,清华控股仍持有紫光集团51%的股权,仍为紫光集团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这一结果曾让不少市场人士感到吃惊。因为清华控股当初要出售紫光集团的股权,就是为了顺应高校企改的要求。根据《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要坚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让教育归教育、市场归市场。”
清华控股是清华大学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清华高校产业改革的主体。据了解,在《意见》发布后,清华大学制定了相关产业体制改革方案,紫光、同方、启迪都在改革之列。这正是一年前先后启动启迪和紫光等股改的背景原因。
但紫光的股改却在辗转两次后再度出现了反转——不改了,紫光仍然是清华的紫光。而彼时高校企业改革方向未变,且清华控股已经为旗下启迪系引入战略股东和多家国资机构,为何单单停止了对紫光的股改?
一位接近清华紫光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那是因为紫光从事的是芯片事业。紫光作为“中国芯”的标杆企业,可以说是担负着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的重大使命,也因此无论清华控股、紫光集团,还是行业主管部门和关心紫光发展的各方人士,都希望引入有利于紫光芯片事业发展的战略投资者。
2018年重组悬而未决之时的清华紫光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18年度,紫光集团营业总收入为799.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8%。芯片的战略地位和紫光作为中国最大芯片产业集团的快速发展势头,也是吸引深投控等战略投资者追捧入股的原因。但变更实际控制人是否真的有利于清华紫光的芯片事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当时恰逢紫光旗下紫光展锐谋求在科创板上市,而科创板要求在上市前三年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化;紫光国微在6月初公告启动重大资产重组,购买紫光集团旗下的全球智能卡载带巨头法国Linxens公司,而重大资产重组也需要前三年实际控制人没有变化。
所以从融资和发展的角度看,变更控制人对紫光的发展不利。也因此,在市场人士看来,清华紫光这一次一波三折的重组又回到了起点。
不过,紫光集团旗下芯片业务的重要企业紫光展锐,近日公告在今年5月完成了股权重组,按照紫光展锐投前500亿元的估值,展锐大股东北京紫光展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讯投资”)与22家投资者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展讯投资合计转让所持13.39%紫光展锐股权(以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计算),对应转让价款为73.66亿元。而除了股权转让项目,展锐也正式完成了50亿元的增资项目,并启动了IPO。
前述接近清华紫光人士表示:“随着新基建这一战略规划的提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础设施的迭代,也会对清华紫光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而对于北大方正重组方案的预测,该人士则表示,北大方正曾经也多次传出有新的战略投资人加入,虽然暂未有下文,但是紫光原改革方案的确是一个借鉴,高校、管理团队大概率还是占股,此外也许还会引入国资等新的战略投资人,现在未定,但有可能由三方共同控制。
回归主业是主流
不过,紫光之外还有另一条改革之路。
经过校企几十年的探路发展,市场也达成共识,校企的起家本身依靠高校自身的科研技术力量,而欠缺市场和资本运营能力。所以才会有社会资本协作的模式。但两者如果不能做到很好的平衡,便会出现要么企业过于注重技术研发而市场价值低于本身应有的价值,要么就变成资本运作的壳子,最终问题重重走入困境。也因此,从校企改革整个走向来看,地方政府或者国企接过股权以进一步市场化是相对主流的趋势。
统观两年校企改革,高校似乎分成了两路:一路以清华紫光、北大方正为代表,在如何协调高校和市场,将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困境上继续砥砺前行;一路则似乎是更多校企的选择,回归科研主业,将校企交给地方政府或者企业。
近期,就有多个高校将控股权无偿划转至地方国资。
复旦复华1月3日晚间公告,复旦大学拟将所持公司1.28亿股股份无偿划转给上海奉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奉投集团”)。若完成,奉投集团将持有复旦复华1.28亿股,占总股本的18.74%,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复旦大学将不再持股,复旦复华的实际控制人由教育部变更为上海市奉贤区国资委。
山大华特于2019年12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山东大学将其所持有的山东山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企业,下称“山大产业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国投”)。山大产业集团是山大华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20.72%。此次股权划转协议如最终获得批准,山大华特实际控制人将由山东大学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
复旦和山大之前,中山大学也采取了这一方案。2019年10月,中山大学实际控制的达安基因就公告,收到控股股东中大控股的告知函,中山大学已与广州市属国有企业就中大控股股权变更达成初步意向,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2020年1月1日晚间,达安基因公告了进展,中山大学筹划将中大控股10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金控集团”,广州市人民政府全资控股),划转具体事宜尚需中山大学和广州金控集团协商确定,且需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程序。
一位接近地方国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校控制权的无偿划转,旨在按照财政部、教育部体制改革政策,完成校企改革。目的是优化国有资产配置,促进国有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资源整合、深入合作。已经有几所高校探路,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高校跟风行动。
2019年底,西安交大0元在西部产权交易所挂牌卖10家公司,被市场认为是陕西校企改革启幕,从这十家公司的经营数据看,净利润多为负,表现了不少校企经营能力堪忧。
陕西省教育厅总会计师刘宝平对此指出:这次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就是要让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通过改革,关闭或整合过去存在的“僵尸企业”、空壳企业和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不具备持续经营条件的企业,也是高校斩尾巴、甩包袱的一个重大机遇。
华南一所211、985高校职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改制,校办企业可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从而更加适应市场变化。而高校企业将国有资产划入国资统一监管,也是对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对于国资改革方面,高校系也是注定要大改的板块,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助力国资改革提速。
“从近期校方会议中传递的精神来看,与其经营企业,高校还是想‘认真做学问’。之前一些院系想要成立企业的项目,也都被搁置了。”她进一步指出。
关键词: 北大方正集团
推荐内容
- 世界热议:代驾需要什么条件(想做代驾需要什么条件) a>
- 天天观天下!Django REST Framework-类视图(一) a>
- 邮件回复fyi是什么意思啊_货代英文邮件中fyi是什么意思 a>
- 钟丽缇大女儿晒半裸照片,为宣传环保在河边脱衣,性格开放大尺度-热头条 a>
- 【环球新视野】这个数据都在上涨,又8家LED相关企业发布第一季度业绩 a>
- 燃炸了!五一灾难动作巨制《惊天救援》郑州路演 观众送上胡辣汤感谢消防员满满暖意 a>
- 黄金“时刻”来临:全球央行狂购黄金 或成年内最佳避险投资 a>
- 实力狂飙,东方雨虹揽获多项大奖-当前播报 a>
- 播报:嘉环科技: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双增 政企行业智能化业务贡献业绩成长 a>
- 天天百事通!华大基因转型阵痛净利4135万降87% 总经理年薪反涨83万大手笔分红4.14亿 a>
- 伯克希尔哈撒韦(BRK.A.US)旗下四家滑石粉公司申请破产-今日关注 a>
- 美国紧急贷款连续第二周上升 美联储下周利率决议更为难了? a>
- 港股概念追踪 | 一季报整体向好!有券商营收同比增长超40% “牛市旗手”又要躁动了?(附概念股)-当前短讯 a>
- 穆迪:维持众安在线(06060)“Baa1“保险财务实力评级,评级展望仍为正面|今日快讯 a>
- A股午评 | 三大指数早盘小幅上涨 沪指涨0.67% AI赛道热度回归|新动态 a>
- 上海社保接入全国统筹系统后,养老金会有变化吗?上海市人社局回应 a>
- 当前要闻:沈阳一街道招牌全是“黑底白字”,官方称将调整 a>
- 中国白酒七子,向世界文化遗产“出征” a>
- 全球滚动:2023湖北省宫颈癌防治中心疫苗到苗通知(九价+二价) a>
- 李佳琦公益利用专业优秀的团队再次完善公益行动模板 a>